编辑: 阿拉蕾 2019-07-02

200 年.新 的时间框架还同罗马书写系统在该地区的扩散相一 致, 从而表明皮克特人的敌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为其 文字系统提供了灵感.论文作者表示, 尽管皮克特人 并未采用罗马字母, 但他们可能领会了利用符号代表 重要名字和地方的想法.科学家认为, 考虑到至少一 些石碑似乎标志着皮克特人的重要地点和统治者, 最 新研究是讲得通的. (徐徐) 相关论文信息: 新研究发现 早期鱼类生活在近岸浅水中 据新华社电 美英两国研究人员发现,

4 亿多年前 的古生代,鱼类的祖先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水中, 经 过漫长进化后才向深海和淡水中扩散. 作为地球上第一种脊椎动物, 鱼类已知最早出现 在约 4.8 亿年前的奥陶纪,但鱼类化石直到 4.2 亿年 前才大量出现, 这之间的空白期鱼类在何处此前尚不 清楚.刊登于新一期美国 《科学》 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填 补了进化史研究上缺失的这一环. 研究人员考察了古生代中期

2700 多个有颌或无 颌鱼类化石记录, 通过数据建模的方式预测它们的栖 居地类型.结果显示, 鱼类在近岸浅水中获得了丰富 的适应性. 论文共同作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古生物学家 劳伦 ・ 萨兰说, 从早期的无颌甲胄鱼到鲨鱼, 再到人类 祖先, 都起源于海岸附近, 比珊瑚礁离海岸更近. 研究显示, 身体柔软的鱼类机动性好, 在随后约

2000 万年的时间中定居到深海.但身负甲胄、 灵活 性差的鱼则依然生活在近岸, 还有部分鱼类移居到 淡水生活, 其中一些进化成早期的四足类陆生脊椎 动物. 研究人员认为, 浅海地区的波浪作用可能将化石 击成碎片, 因此很难找到完整的早期鱼类化石. 论文共同作者、 英国伯明翰大学古生物研究者伊 万・桑塞姆说,目前还不清楚早期的近岸浅水环境为 何会成为鱼类进化的大本营,但这里肯定是进化的 热点 地区, 产生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桑塞姆说, 这还说明生态脆弱的近岸地区对物种进 化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 过度捕捞和污染等 因素都将给未来的物种多样化带来有害影响. (周舟) 最早 美洲人 另有归属 科学此刻 姻姻研究证实存在六个老虎亚种 本报讯 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

32 个有代表性的老虎标本完整基因组,证实了它们 可以分为

6 个不同遗传种群. 相关论文刊登于 《当 代生物学》 杂志.这6个亚种包括孟加拉虎、 东北 虎、 华南虎、 苏门答腊虎、 印度支那虎和马来亚虎. 领衔该研究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述 金表示, 在老虎亚种数量问题上缺乏共识, 在一定 程度上阻碍了全球从灭绝边缘拯救老虎物种的努 力, 因为无论是圈养繁殖还是野生种群干预, 都越 来越需要对保护老虎种群进行明确界定. 这项研 究首次从全基因组的角度揭示了老虎的自然史, 为这种极具魅力的巨型动物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 强有力的全基因组证据. 罗述金研究组与来自美国、 俄罗斯的合作团 队运用群体基因组学方法扩展了老虎进化史和种 群结构的早期遗传证据. 化石证据表明, 老虎的出 现可以追溯到二三百万年以前.但基因组证据表 明,所有现存老虎的最近共同祖先仅可回溯至距 今约

11 万年前. 研究人员表示, 距今 12.6 万至

1 万年前晚 更新世的冰期动态、 7.4 万年前苏门答腊岛上多 巴超级火山爆发以及晚更新世气候的往复波 动, 可能是导致历次种群分化, 并促使虎亚种形 成如今地理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研究还发现, 不同老虎亚种有明显的特征. 例如, 东北虎体型较大, 皮毛呈淡橙色, 而巽他 群岛的苏门答腊虎体型较小, 皮毛颜色较深. 这 一发现首次揭示了虎的种内适应性演化的遗传 机制. 研究人员认为, 分布于不同地区的虎种群 由于所处生态环境不同,面临着不同的自然选 择压力, 有可能进一步导致遗传分化. (唐凤) 相关论文信息: 考古学家发现的西部无柄矛尖 图片来源: 得州农工大学 一个考古团队利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