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2019-07-02

正在修筑的川藏铁路, 也将在天全设站. 曾经充满喧哗与骚动的甘溪坡, 远离了高速和 铁路, 孤零零地掩埋在一片翠绿的林子里. 只有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 或许还会专程绕道而 来. 他们顺着陡峭的山路盘旋而上, 走进村庄, 观看一番, 感慨一番, 尔后离去. 高大的石碑下, 一种古老的生存方式已然 落幕. 甚至, 正在被遗忘. 然而, 正如我在撰写碑文时认定的那样, 那 群面目模糊, 没有留下姓名的背夫, 我们有理由 铭记他们, 纵然他们已经随着那条古老的商道 消失在历史深处…… 关山远 历史并不枯燥. 宏大的历史, 往往浓缩于若 干细节, 让今人回味、 欷[、 感慨. 近日翻读卷帙浩繁的抗美援朝史料, 读到这 样一个细节:

1952 年初冬的朝鲜, 一小队中国士 兵换防撤出阵地, 他们形销骨立, 胡子拉碴, 走起 来有些摇摇晃晃―― ― 脚下的土地, 松软若沼泽, 坚硬的石头都已变成粉末. 有个战士随手抓一把 土, 感觉硌得厉害, 拨了拨, 竟从土里拨出了

32 粒弹屑. 沿途捡到一截树干, 数一数, 上面嵌了

100 多块弹头和弹片……战士们回首望去, 那一 块炼狱式的焦土, 他们热泪长流, 却是满面笑容. 上甘岭! 一 上甘岭, 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 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小村庄, 背后是五圣山, 前 面有两个小高地, 分别是

597 .

9 高地和

537 .

7 高地.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就发生在这两座高 地. 关于上甘岭战役, 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编著的 《世界经典战例: 战役卷》 如是表述: 抗美援朝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 '

联合国军'

发动的 '

金化攻势'

, 于1952 年10 月14 日至

11 月25 日, 在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 事实施坚守防御. 上甘岭战役, '

联合国军'

先后 投入美军第

7 师和韩军第

2 师、 第9师, 共计步 兵11 个团又

2 个营, 另18 个炮兵营, 总兵力达

6 万余人;

志愿军投入第

15 军第

45 师、 第29 师, 第12 军第

31 师和第

34 师第

102 团, 炮兵

9 个团各一部另

4 个营, 总兵力达

4 万余人. 战 役历时

43 天, 志愿军经过反复激烈争夺, 阵地 多次失而复得, 终于粉碎了对方进攻, 取得了歼 敌2.5万余人, 击毁击伤敌机

300 架, 击毁大 口径火炮

61 门、 坦克

14 辆的重大胜利. 上甘岭 战役不仅是坚守防御的典型战例, 而且是劣势 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典型战例. 此战粉碎 了美军和韩军的'

金化攻势'

, 进一步稳定了战 线, 为志愿军坚守防御提供了宝贵经验.

2 .

5 万 这个数字, 远远超过美方指挥官、 时任美第

8 集团军司令、 四星上将范佛里特的 心理预期―― ― 他原来计划: 以5天时间和

200 人伤亡, 夺取五圣山前沿的上甘岭, 然后夺占五 圣山主阵地. 事实上, 美军连五圣山主阵地的边 都没摸着. 范弗里特的迷之自信, 来自他对美军的火 力崇拜: 我要留下无数个炮兵的弹坑, 以致能 让人连着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里. 军事史上也因此有个专用名词: 范弗里特 弹药量 , 指的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 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 实施强力压制和毁灭性 的打击, 意在迅速高效地歼灭对方有生力量, 使 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 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 人员的伤亡. 在上甘岭战役中, 美军发射炮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