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2019-07-02
06

06 后侨二代吴庆德:我的根在中国 30后 华人庄炳生: 中国要强,就要从教育做起

20 世纪

60 年代,作为菲律宾华人代表,庄炳生应邀来到中国参观考察.

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那时正值'

文化大革命'

刚刚爆发,国内还很乱,我看到很多学生都不 去学校上课,就想那可怎么行. 由于在菲律宾从事外贸生意,庄炳生当时已 走过欧美不少国家. 实话说,那时的中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非常 落后.我就觉得,中国要强,就一定要从教育做起,让民众受教育,为社会 培养更多的人才. 庄炳生说. 正是这个朴素的想法,使庄炳生与故土结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此后 的几十年里,捐资助学,为家乡的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庄炳生 最上心的事. 早在

1982 年,庄炳生就回到老家福建晋江岭山村,为那里的孩子建起了 一座崭新的岭山学校. 那里的老学校屋顶都破了, 一间小小的教室里挤了差不 多40个学生, 不少学生都没有座位, 只能站着读书, 太可怜了. 回忆起当时的景 象, 庄炳生唏嘘不已. 我看了就说,我来替你们建一个新学校. 说办就办,庄炳生不仅捐助 资金,而且还联系泉州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做足文章,建造 起一栋包括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大礼堂在内的

5 层高楼和

4 个篮球场. 我还专门花了 5000元人民币买了好多树种在学校周 围,读书的环境好了,学生才能学得更开心嘛. 庄炳生至今仍 觉得,那一笔在当时看来数额不小的钱花得值. 此后,庄炳生为家乡教育事业的捐赠一发而不可收.定居 厦门后,他又将在当地购置店面和车位所得的收益全部用于资 助教育. 捐助集美大学修建可容纳万人的现代化学生食堂,为华夏 职业学院捐建学生活动中心,捐赠永春下洋中学接送学生的校 车……当被问及这些年一共给家乡捐了多少钱,这位已过耄耋 的老华人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 捐了好多,都记不清了. 除了直接捐资助学,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庄炳生更加注重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010年,他捐资100万元在集美大学组建了 厦门的第一支管乐队. 北京、上海的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我们厦门的学校为什么不能 有? 念头一起,庄炳生立马行动.凭借此前在菲律宾创办管乐队的经验,他 凡事都亲力亲为,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不放松. 一个管乐队需要几十种不同的乐器,一个城市不一定能买齐,我就到别 的城市去找.国内厂家不生产的乐器,我们就从国外进口. 庄炳生说,为了 配齐管乐队所需的

200 多件乐器,当时已年近

80 岁的他奔波于北京、上海、 天津、青岛四个城市,亲自采购.此后,他又出资聘请专业的教练教授队员 演奏技巧. 如今,这支管乐队在国内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也成为庄炳生的骄傲.

2014 年,因为对厦门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庄炳生被授予 厦 门市荣誉市民 称号. 教育办好了,我们的家乡、我们国家就会有希望. 这句话,庄炳生说了几十年,也为此捐了几十年.而在不久的将来,他为家 乡点起的这一簇簇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我老爸跟我说,你们年轻人应该回去看一看,家 乡现在正在慢慢建设发展呢. 在菲律宾出生、长大的 杨玛代听从父亲的教导,1992 年回到家乡厦门.然而,原本打算回来寻找商机、投资办厂的他,却做起 了一件赔钱的 买卖 ,且一做就是20多年. 杨玛代的这件赔钱 买卖 就是在厦门创办第一所 专供外籍人士子女就读的国际学校. 那时, 厦门经济特 区刚刚起步不久, 正是引进侨资、 外资的关键时刻. 然而, 由于当地没有国际学校, 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法妥善 解决, 一些侨商、 外商对于来厦门投资有些犹豫. 借鉴菲律宾国际学校的经验, 在厦门也办一所国际 学校, 为家乡吸引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个念头在杨玛代 心里扎了根. 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 那个时候,很多人连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