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9-07-02
2019 2019年年5 5月月3 3日日星期 星期五 五 3版 责任编辑 吴辉 责任编辑 吴辉 电话

电话: :

57968825 57968825 金山文史 亭林的复兴东街, 当地人俗称东街、 上塘, 有一座可称全上海最小的公园 ――古松园.

古松园的罗汉松被称为 江南第一松 , 后因松建园称古松园, 这 是有据可循的.新中国成立后, 古松被 列为上海市级保护文物.1983年10月上 海市人民政府关于 《上海市古树名木保 护管理规定》 颁布后,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 曾发函致江南各地调查, 函调结果, 亭林 罗汉松树龄最高, 遂定名为 江南第一 松 .确认为市一级保护古树名木 (编号: 0598) , 护松建园, 建碑立传, 供人观 赏. 古松园在

1986 年建成开放, 占地面 积525 平方米, 内有曲廊、 望松亭、 松风草 堂、 假山, 与旁边的百年厚壳朴树相映生 辉, 生机盎然. 如今, 古松园园门对面有一碑, 上书: 江南第一松 此遒劲罗汉松, 系元代 著名文学家杨铁崖手植, 故名铁崖松. 距今已六百余年, 为保护古松, 国家拨款 建古松园一座, 以供人观赏休憩. 落款 是当时镇政府. 凭着这些文字记载, 我们似乎能了 解到杨维桢与亭林不仅有关系, 而且他 曾在此种下罗汉松, 居住亭林.但碑上

1986 年写到的 罗汉松系元代著名文学 家杨铁崖手植 的历史记载, 我们至今无 法查到其出处与依据. 1990年3月, 政协金山县委员会文史 资料工作委员会 (金山县政协文史编辑 组)编写的 《金山文史资料》 第9期中有杨 在川、 李水浦写的 《古松与古松园》 一文 这样写道: 考其树龄, 据杨维桢自记云: 余客淞游 亭林, 寻所谓野王读书台者, 已夷为隧陇, 化为草 棘. 时为元正十六年 (1356 年) .杨经门人留之小 住, 正逢其六十寿辰, 亲植罗汉松自寿.后人因其 号铁崖, 故称铁崖松.这与

1993 年出版 《亭林镇 志》 中关于杨维桢为了庆祝自己

60 大寿而种罗汉 松的描述类似. 时间再往前推移, 我们在

1984 年12 月政协金 山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 (金山县政协文 史编辑组)编写的 《金山文史资料》 第1期中又发现 了关于杨维桢与这棵罗汉松的 踪影 , 然而, 这篇 由张翎枝供稿的 《亭林八景》 却记载到: 同善堂 (今复兴东街) 所存古松, 传为杨维桢手植 .在这 里, 供稿人严谨地认为, 杨维桢种植这棵罗汉松, 只是一种相传.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 杨维桢与亭林复兴东街罗汉松关系的记载. 也就是说, 杨维桢有无在今亭林古松园种下这 棵罗汉松, 目前仍缺少古代文献的依据支撑.而 杨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至少六百多年, 六百年中无 人记载的事, 六百年后, 有人开始相传, 这好像仅 仅只能归结于传说. 杨维桢是元末明初的一代大家, 他的许多作品 被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等收藏. 当初, 他在金山曾留下不少诗文墨迹, 如为杨 竹西、 夏士文等的书斋作记, 为吕良佐等名士墓作 碑铭, 为名胜名刹作诗文等, 至今, 他的 《东维子 集》 中留下了篇幅不小的 金山记忆 . 杨维桢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了解这位大师, 还 原历史的真相,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任务 与使命, 也唯有如此, 才会让杨维桢的高度与维度 丰满起来. 严谨、 真实, 不仅使我们的传承有穿越千年的 意义, 而且让我们的骄傲有真正的底气…… 亭湖高人遗雅韵 ――杨维桢与亭林 高文斌 春天, 百花争艳, 金山的亭林公园一片蓊郁葱茏. 公园的设计师大约是借鉴了江南传统园林的营建风格, 园内亭阁玲珑, 廊榭蜿 蜒, 奇石与雕像忽隐忽现.林木参天中, 一条九曲长廊从园中池塘穿过, 南行可见 一 名人长廊 , 其中介绍多为作家、 书画家、 思想家, 元代文豪、 诗坛领袖杨维桢就 在其中. 杨维桢 (1296―1370 年) , 又写作杨维祯, 字廉夫, 号铁崖, 铁笛道人, 晚年自号 东维子. 他工诗文, 善书法绘画, 喜吹笛, 被人称为当时的 诗坛领袖 . 元至正十六年 (1356 年) , 杨维桢至亭林寻访顾野王遗迹, 正逢其六十寿辰.时有门人留之小住, 于东街设宴为其祝寿, 酒酣兴浓, 杨维桢欣然亲植罗汉松于庭, 以志寿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