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19-07-02

(2)应考虑厂内放射性废物源项与废物的最终排放或者处置之间的关系. 2.3.4 营运单位须制定运行限值、条件和控制措施,包括废物接收要求,并 根据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的要求、许可条件和适用的法规要求开展所有活动. 2.3.5 营运单位应制定个人剂量监测、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计划以及实施 方案,并进行定期评价. 2.3.6 营运单位应制定和实施废物管理设施的运行与维修规程. 2.3.7 营运单位应建立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和保存有关放射性废物的产 生、预处理、处理、整备、贮存和运输的信息,以证明符合下游废物接收准则. 附录B列出了放射性废物包管理应考虑的典型特性和特征. 2.3.8 高放射性水平废物管理应考虑高放射性活度浓度这一特点,考虑释热 的情况和发生临界的可能. 2.3.9 应制定废物管理设施的退役计划,并根据需要更新退役计划. 2.3.10 应明确放射性废物所有者和营运单位的责任边界, 并提供放射性废物 所有权变更或废物管理设施所有者和营运单位之间关系的信息. 2.4 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 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的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 是依法依规开展废物处置前 管理所有管理步骤及废物管理设施的各个阶段(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 停运和退役)相关安全与环境分析论证产生的技术文件的集成.根据废物处置前 核设施的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 ―

11 ― 安全管理要求、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知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及时充实并完善相 关论据和论证,为相关方决策、长期安全管理和增强公众信心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应包括对所有安全问题的分析评价, 以证明废物处置前 管理的合理性、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保护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的各类文件编制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并具有可 追溯性.

3 一般安全要求 3.1 总则 3.1.1 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涉及的步骤如下: (1)评估潜在和实际废物的产生及其后续管理方案的比选;

(2)废物的源头控制;

(3)处理,包括预处理、处理及整备;

(4)贮存;

(5)运输. 3.1.2 废物处置前管理方案应现实可行,应遵循源头控制优先、全过程管理、 持续优化的原则,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方面实现废物最小化. 3.1.3 应按照废物接收准则,根据需要在废物管理的不同步骤对放射性废物 进行特性分析和分类. 3.1.4 最终废物包 (废物体和废物容器) 应符合废物处置设施的接收准则 (或 贮存设施的操作安全要求) .每个废物包应具有唯一的、长期有效的(直到处置) 标识,并能够与相关记录关联. 3.1.5 放射性废物的厂外运输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3.2 废物的源头控制 3.2.1 为减少废物的产生,核设施设计和运行阶段应考虑以下要求: (1)核设施选择合理的工艺和设计方案、设备和部件、材料、建(构)筑 物等;

(2)选择合适的建造方法、调试大纲和运行规程,使设施全寿期内(包括 退役)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核设施的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 ―

12 ― (3)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容器和包装具有完整性;

(4)厂房合理设置辐射分区,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

(5)应有各分区去污的规划和提供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的设备. 3.2.2 放射性废物处置前管理应考虑废物最小化的要求,尽量减少二次废物 的产生. 3.2.3 应采取放射性废物预处理措施(如废物分拣) ,减少处理、整备、贮存 及处置的放射性废物量. 应采用去污或者暂存衰变等手段对低水平的放射性废物 进行重新分类(如极低放废物)或清洁解控. 3.2.4 各类核设施的放射性废物示例详见附录C、附录D. 3.3 废物的表征和分类 3.3.1 废物的表征 3.3.1.1 为确定合适的废物收集、处理和贮存方案,应考虑如下因素: (1)废物的来源、类型和物理状态(固体、液体或气体)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