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9-09-05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3

第一节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3

第二节 城市性质和职能.4

第三节 城市规模.5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6

第一节 区域协调.6

第二节 市域空间管制.7

第三节 城镇化和城乡统筹.10

第四节 市域综合交通.14

第五节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17

第六节 市域市政基础设施.18

第七节 城乡综合防灾减灾.22

第八节 滨海新城发展指引.24

第四章 中心城区规划.27

第一节 空间布局.27

第二节 居住用地.29

第三节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0

第四节 工业和仓储用地.33

第五节 绿地系统和水系.35

第六节 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39

第七节 城市交通.41

第八节 市政基础设施.46

第九节 综合防灾减灾.53

第十节 环境保护.58 第十一节 旧城更新.60 第十二节 地下空间.61

第五章 规划实施.64

第六章 附则.66 附表 2-1 潍坊市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67 附表 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68 附表 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69 附表 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70 附表 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70 附表 3-5 建制镇(乡) 、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 置标准表

70 附表 3-6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览表.72 附表 3-7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名录.72 附表 4-1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80 附表 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80 附表 4-3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名录.81 附表 4-4 中心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81 附表 4-5 中心城区历史优秀建筑一览表.85 附表 4-6 中心城区骨干道路一览表.85 附表 4-7 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一览表.87 附表 4-8 中心城区公路货运枢纽一览表.87

1

第一章 总则第1.1 条 编制目的 为促进潍坊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指导潍坊市的资源合理配置、有序开发、科学建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编制《潍坊市城市总 体规划(2011―2020 年) 》 (以下简称本规划) . 第1.2 条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按照 循序渐 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 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潍坊,把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上来. 第1.3 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 法律、法规;

2、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年) 》等上位规划;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建设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

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 条 规划期限 2011-2020 年.

2 第1.5 条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潍坊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 寒亭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高密市、安丘市、昌邑市、临朐 县和昌乐县,总面积约 1.6 万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北至兴安街(食品谷北) ,东至杨瓦路、南至八 马路,西至杏乐路的范围,总面积为

648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指潍坊市区,包括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 区行政辖区,规划区面积约

2650 平方公里.(见图集 8) 第1.6 条 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 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 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涉及空间布局 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3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第2.1.1 条 城市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风筝都,扩大城市品牌效应.充分利用风筝这一独特的 文化优势,将风筝品牌的塑造、产品的开发、文化的传播进行全方位、 立体式的推广,使其成为拉动城市经济、活跃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 位的平台.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城市的规划 建设,有力控制市域空间发展,有效改善中心城区面貌,提供舒适、 优美的人居环境,保障安全的水源和集约的土地使用. 建设半岛城市群的工业强市.以风筝搭台,生态立命,借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之际,将潍坊建设成 为半岛城市群的工业强市. 根据上述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潍坊市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见附表 2-1) . 第2.1.2 条 发展战略 接轨战略.充分协调与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青岛的关系,主动 接受青岛的辐射,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同时,积极配合以天津 滨海新城为核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区的开发. 极化战略.突出发展城市个性,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强化城 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定位和特定职能,提高综合竞争力;

扩大优势产业

4 的规模,提高效益,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优化战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城市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功 能和空间布局.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局面,创建合理的城市形 态,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人才战略.注重人才体制的改革,实施最有效的人才战略.

第二节 城市性质和职能 第2.2.1 条 城市性质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2.2.2 条 城市职能

1、以海洋化工及现代制造业为主导,商贸物流、文化教育等现代 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2、我国著名的风筝文化发源地,世界风筝文化交流中心. 第2.2.3 条 城市功能定位 潍坊市城市功能定位为: 两基地、两中心、一枢纽 .即:以海 洋化工、动力机械、纺织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文化教育产业基地;

具有国际影响的世 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

半岛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联系山东 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

5

第三节 城市规模 第2.3.1 条 人口规模 规划

2020 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175 万人. 第2.3.2 条 用地规模 规划

2020 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192.5 平方公里, 人均 建设用地面积

110 平方米. 第2.3.3 条 城市开发边界 划定规划期内城市开发建设的集中区域边界, 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

648 平方公里,其他县市(区)中心城区、 外围独立组团、各乡镇街道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 规划中划定.(见图集 8)

6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区域协调 第3.1.1 条 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以潍坊市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城为重点,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要求为导 向,面向东北亚,着眼环渤海,立足山东,打造半岛及环渤海南岸支 撑性城市(见图集 1) . 借力青岛的带动作用,强化青潍都市区一体化建设,打造青潍城 市连绵带;

与青岛在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方位协作,增强现代产 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推进城市之间的融合,提升潍坊城市发展的核心 动力. 依托胶济沿线发展带,强化与济南、青岛、淄博的协同发展,增 强省域两个中心城市的联系,打造东西向经济隆起带.优化城市功能, 提升创新能力,严格控制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产业,保障开敞 生态空间,改善环境质量.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 形成发展质量较高的城镇集聚带,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乃至黄 河流域. 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带,沿渤海与东营、烟台衔接.充分发挥港口 资源优势,合理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重点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 业,引导装备制造业、冶金、物流等产业适度集聚;

保护和合理开发 海洋资源,形成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沿海产业带. 积极推进潍日沿线发展带建设,借力日照作为亚欧大陆桥东桥头

7 堡的区位优势,同时增强与临沂的战略对接.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容量 和生态环境要求,重点发展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轻纺家电、现 代物流、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等产业,积极培育城镇集聚区,形成北 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的生态产业集聚、城镇发展有序的新兴发展带. 以区域经济联系特征为依托,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有机衔接铁 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运输方式结构,实现客 运高效快速化及货运物流现代化.重塑潍坊中心城区在山东半岛的交 通枢纽地位,借助国家及省级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契机,实现城市 枢纽功能建设的跨越发展.

第二节 市域空间管制 第3.2.1 条 空间管制要素

1、自然保护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保护

2 处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山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仰天山自然保护区(见附表 3-1) . 严格按照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的区域划分,进行各项活动.

2、森林公园 依据《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级森林公 园5处,省级森林公园

5 处(见附表 3-1) .

3、湿地公园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环境,严格保护

7 处国 家级湿地公园、5 处省级湿地公园(见附表 3-1) .

8

4、河流水系 加强对白浪河、潍河、弥河等主要河流的保护,完善河流两侧绿 化建设,防治水土流失,严禁非法占用滩涂湿地.在各级城镇规划中, 落实城镇河段的具体保护范围和要求.

5、生态公益林 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有关规定,严格保护全 市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面积 175.98 万亩.

6、基本农田 《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划定基本农田面积 6909.74 平方公里,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 保护.

7、水源保护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等相关法律法 规,严格保护

33 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见附表 3-1) .

8、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加强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监测和安全防护,限制在相关区域进 行建设.

9、基础设施管线、管廊 加强对长途输油、 长途输气和

500 千伏以上高压电力走廊的控制. (见图集 6-1) 第3.2.2 条 基本生态控制线 将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防护林带、滩涂生态保护

9 地带以及生态控制地区等区域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见图集 32).城市 规划区内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约 535.04 平方公里, 占城市规划区总面 积的 20.19%, 具体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域空间管制的要求实施控制. 第3.2.3 条 三区划定

1、禁建区 禁建区包括:河湖湿地、森林公园内的珍贵景物和林地(包括防 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 保护区、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工程范围、 地质灾害危险区、工程建设不适宜区、市域绿化廊道、市域基础设施 廊道、行洪通道、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高压输电线路走廊、天然 气输送管线及其防护区、石油成品油输送管线及其防护区、区域性调 水工程管线及其防护区. 禁建区范围内应禁止城镇建设行为,现有违法建设应限时拆除. 城市规划区内禁建区面积为 1265.64 平方公里,占城市规划区面 积的 47.76%(见图集 6-2) .

2、限建区 限建区包括:水滨保护地带(滨河带、库滨带) 、风景名胜区内除 核心景区以外的地区、森林公园内除珍贵景物和林地的以外地区、自 然保护区的实验田、一般农田、城镇绿化隔离地区、矿产资源密集地 区 (包括鼓励开采区、 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 文保单位控制地带、 历史文化保护区、地质遗迹

二、三级保护区、地质公园、饮用水水源 二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适应

10 性差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地 震断裂带、重要蓄滞洪区、一般蓄滞洪区、蓄滞洪保留区. 限建区范围内应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相应的 建设标准,严格控制集中连片的城镇建设,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 强度. 城市规划区内限建区面积为 241.68 平方公里, 占城市规划区面积 的9.12%(见图集 6-2) .

3、适建区 适建区,指除禁建区和限建区以外的区域. 适建区内城市建设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开发,优先满足基础 设施用地和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需求, 依照规划,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 地的建设规模和时序.加强对已批未建土地的管理,对长期闲置土地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城市规划区内适建区面积为 1142.68 平方公里,占城市规划区面 积的 43.12%(见图集 6-2) .

第三节 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第3.3.1 条 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规划至

2020 年,全市总人口达

90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

525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 58%. 第3.3.2 条 市域城镇体系

1、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 一主五副两翼 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见图集 29) .

11 一主 :指潍坊中心城区. 五副 :指中心城区周边半小时交通圈中寿光、昌乐、安丘、昌 邑和滨海新城五个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区共同构成推动全市经济、 文化发展的核心城市圈. 两翼 :指以胶济产业带为主轴线,由高密、诸城所组成的东南 部中心城镇群和青州、临朐所组成的西部中心城镇群.

2、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 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 的 四级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其中中心城市

1 座、次中心城市

9 座、 中心镇

30 座、一般镇

58 座(见图集

3、附表 3-2) . 市域城镇按人口规模分为三级,包括

1 座100~300 万人的一级城 镇,9 座20~50 万人的二级城镇,88 座10 万人以下的三级城镇(见图 集

30、附表 3-3) . 市域城镇按城镇职能分为五类,包括

21 座综合型城镇、9 座工贸 型城镇、7 座工业型城镇、1 座旅游型城镇、2 座集贸型城镇(见图集

31、附表 3-4) .

3、重点城镇发展: (1) 滨海新城 潍坊市海洋新区,现代工业新城,魅力幸福海洋城市,全市经济 转型升级的增长极,新兴产业及科研职教基地,渤海南岸重要的航运 物流枢纽.

2020 年,城镇人口规模 35~48 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大 于120 平方米.

12 (2) 青州市 青州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机械、商贸旅游业为主 的历史文化名城.

2020 年,城镇人口规模 35~38 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大 于116 平方米.用地拓展方向以向东、向北为主. (3) 诸城市 诸城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以外向型 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现代化重点中心城市.

2020 年,城镇人口规模 35~40 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大 于115 平方米.用地拓展方向以向北、向东为主. (4) 寿光市 寿光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菜都,山东半岛次中心城 市,生态园林城市.

2020 年,城镇人口规模 40~42 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大 于115 平方米.用地拓展方向以向东、向北为主. (5) 高密市 高密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联动青潍的门户枢纽,以高新 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山东半岛的生态、文化名城.

2020 年,城镇人口规模 38~42 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大 于115.5 平方米.用地拓展方向以向东、向南为主.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