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2019-07-01
第3版文化2018 年7月13 日 星期五 www.

huangshannews.cn 本版责任编辑本版责任编辑//阮 文生阮文生E-mail:hsrws@ E-mail:hsrws@126 126.com .com 解放前的美 解放前的美溪广生堂药号 溪广生堂药号 (外一篇) 李寿山 打打锡锡许安斌 美溪广生堂, 坐落在黟县美溪乡美坑村, 门面 长23.3 米, 宽9.8 米, 占地面积 228.34 平方米, 建筑 分前后厅, 为三进间砖木结构.前厅上置天井式 密闭穹顶,四缘设有回廊、美人靠;

下为药铺柜台.后厅为居家休闲用的客厅和书房. 房东李壬毕, 其父李继松, 号茂轩, 一生行医, 且广济好施.李家世代书香, 凡乡间贫民求医问 药, 皆分文不取, 至今在四乡百姓中仍留口碑. 李继松,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 和妻子林淑莲多 次掩护、 支援过我党我军的领导同志, 曾为杨明、 刘奎等领导的地下党游击队送米、 油、 药品、 布匹、 大红马, 为部队伤病员疗伤治病等, 解放后尚保存 有当时游击队颁发的 立功证 , 并由国家民政部 门授予 堡垒户 称号. 柯村暴动后的一个夜晚, 皖南苏维埃政府主 席宁春生等来到 广生堂 , 林淑莲热情地为他们 起灶做饭, 打洗脸水, 并拿出自己男人的衣服给他 们换.饭后, 每人送了

30 块银元, 而后趁着夜色未 退, 护送他们从洪星湘口转祁门方向去了. 1944年深秋, 太平 (今黄山区) 小河里地方有一 位青年 (随刘奎新四军来美溪) , 在遭到国民党匪兵 追击后, 躲在美溪村西花塘坞.一天, 林淑莲去那 里锄蚕豆草, 从水沟里发现他.她问明情况后, 于 夜间引入家中, 当时那青年右臂上的伤口已溃疡, 生蛆, 她嘱男人为他清洗伤口, 敷药包扎.接着用 鸡蛋炒饭给他吃, 并送他 5枚银元上路.

1947 年6月的一天, 新四军刘奎、 杨明等四人 住在 广生堂 .夜里, 村口突然出现国民党保安 团的队伍, 随之岗哨遍布, 全村戒严.刘、 杨决定 连晚转移.凌晨两点, 李继松吩咐林淑莲打开后 门, 领着他们越过菜园地, 悄悄地下了村边的小 河, 沿着河床谧吡

2 公里多路出村, 而后 从朗坑折向横塘过盐卡河, 从一条山道取捷径插 往祁门.望着同志们安全脱险的背影走远了, 李 继松才带着一身潮湿和倦意归来.事后, 林老太 太说: 当时要是漏出一点风声, 整个村、 整个游击 队就没有了.

1946 年农历

6 月, 刘奎、 杨明同志率领的沿江 支队分别驻在宏潭的五溪山, 美溪的十二坞、 打鼓 岭一带.时值盛夏, 暑气难当, 部队多有染疫.当时, 应部队邀请, 李继松林淑莲一道多次于夜间辗 转营地为伤病员治病疗伤, 同时还接济部队蔬菜 如干笋、 干腌菜、 辣椒粉、 萝卜丝等.解放战争的 四年里, 她支援了游击队

100 匹布,

100 双袜,

100 公斤咸盐,

1200 公斤菜油,

1000 万元纸币, 并送给 刘奎同志一匹大红马.直到 文革 前, 她还保存 着当时游击队发的立功证. 解放后, 广生堂 药号易名为 美溪药店 . 男老仍坐店行医, 后因工作需要, 调往柯村乡人民 医院当医生.1962 年因病去世, 享年

69 岁.1985 年民政部门授予他们家 堡垒户 的光荣称号, 并 定期发给生活优抚费 , 直到

1992 年林老太太终 老, 享年

90 岁.他们的两个儿子解放后, 一个就 读北京大学法学系, 一个就读安徽医学院, 毕业后 都参加了工作, 如今儿孙满堂, 家道安康, 日子过 得十分美满幸福. 罗艺金口玉言 黟县美溪乡朗坑村的路旁, 至今保留着一尊 鞋印的大石壁.据说, 这鞋印是很早以前, 由石台 县蓬莱乡过来的一位名叫罗艺先生留下的. 罗艺, 自幼丧父, 随母生活.然而, 母子却常 常遭受到同胞叔叔的排斥和百般欺负.罗艺小时 候读书时, 每天都有一位老人守候在桥头, 背他过 河.后来, 母亲得知此事, 便要罗艺问明那老人的 来历和姓甚名谁, 日后也好图报.不料老人却说: 你不要问我是何人, 你今后有发达之日呢. 罗艺 回家后, 遂将老人的话对母亲说了.此时正在灶 台洗锅刷碗的母亲听后却说: 儿日后若真有那一 天, 就先拿叔叔开刀. 说罢, 一把筷子往灶台上一 堕, 动了复仇的念头.殊不知这下惊动了灶王爷, 说是打了他的军棍 (多少只筷子就是多少军棍) 遂 奏本天庭.玉皇大帝当即降罪并派人下凡间给罗 艺换骨.罗艺疼痛难熬, 母亲叮嘱他牙齿咬紧. 结果, 除换了一身狗骨, 尚保留了一副人牙.从那 以后罗艺变得身轻力薄, 肩不能挑, 手不能提, 终 日无所事事.到了后来, 母亲日老, 家道哀微, 为 了生计, 罗艺只得游走四乡靠乞讨度日. 正月一过, 春暖花开.超度成仙的罗艺开始 出门讨口了.一天, 行乞到石台南关涟溪汪家, 见 不远处的河滩里, 有一群男人围着一块大石头打 炮眼、 采石烧石灰, 一位中年妇女正给他们送饭 去.罗艺见了便近前讨要, 那妇女二话没说, 只见 她认真地从篮子里挑来捡去, 最后拿了一个最大 的白米@递给他, 于是他心生感激之情, 遂对那妇 人道: 你们这河滩的石头不是很多吗?只要将它 们捡起来然后从胯下投掷过,就可以拿去装窑了.何必那么费事呢! 事后, 村里人都照他教的 办法去做了, 过窑后果然好灰.直到解放后, 涟溪 一带烧石灰, 石灰石都是直接从河滩里捡来装窑, 而不用去开山放炮取石头了.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 罗艺途经黟县柯村东 坑外朗屋, 口干舌燥.便进村向一农妇讨水喝, 那 妇女见来人蓬头垢面, 骨瘦如猴, 遂戏谑他说: 柴 在山上, 水在河里, 哪来现成的茶给你喝? 罗艺讨 茶不成, 反受奚落, 抱怨道: 大水漫天过, 小水砂 里钻, 这个地方呀, 怕要十里干三滩咯. 果真如罗 艺所言,这村子多少年来都守着一条干枯的河床.直到解放初, 政府还组织发动群众清理过一 次, 后来又被泥砂复积, 唯有春夏雨水丰沛的季 节, 还能依稀听见水埠头传来浣衣妇久违的棒槌 声.其实, 这当然只是个传说而已.人世间的所 有一切真的由上天来摆布侍弄的话, 当初的农妇 又怎能会为一杯水而敢得罪那位出口铄金、 有言 必应的罗艺先生呢? 秋雨霏霏, 乞途凄凉.一日, 罗艺行至于美溪 郎坑的途中, 忽遇天雨, 当时身单衣薄的他, 寻到了 一处崖壁下躲避栖身, 此时已有两个放牛的牧童抢 先而入, 他便近前说好话让牧童挤一挤, 两牧童见 是个穷要饭的, 执意不从.罗艺吓唬: 这悬崖要倒 了, 看你们住哪儿躲! 话将出口, 崖壁吱吱作响, 他 明白是自己胡乱出口酿的祸, 便迅疾推出两名牧 童, 自己却为此崖覆压.至今路边的一块大石壁上 仍清晰地镌留有他的一只鞋印. 跑遍黄山市三区四县, 走过安徽江南江 北, 已很难见到打锡这门民间手艺了.歙县 杞梓里镇齐武村有个叫应苏明的人, 他就是 付出毕生精力保护传承了中国民间打锡这 项非物质文化绝艺, 而受到人们敬佩的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