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2019-07-01
・理论研究 ・ 收稿日期 :

2007 - 11-13 作者简介 : 李淑霞 ( 1973- ) , 女,主治医师 , 在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中西医结合内科 . 从湿论治小儿腹泻 李淑霞 (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指导王思农 摘要:根据小儿泄泻源于湿邪的病机,临床上应将小儿腹泻分为脾胃虚弱 、 饮食不节 、 感受风寒、 湿热蕴结、 脾肾阳虚 5型,灵活辨证, 祛除湿邪 . 关键词 : 湿邪 ;

辨证论治;

小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 : R 256.

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4297( 2008)

01 -

0007 -

02 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尤以 2岁以下 的婴幼儿更为多见, 年龄愈小 ,发病率愈高 .临床 表现主要有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或如水样等. 虽四时均可发生 ,但以夏秋季节较多 , 且往往引起 流行.小儿时期 ,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 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 ,机体柔嫩 ,气血未足 ,脾 胃薄弱 ,肾气未充, 易感受外邪或内伤湿滞导致脾 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腹泻.中医认为, 本病病位 在肠, 但与肝 、 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笔者 在临床实践中,多从调理脾胃入手,从湿论治, 恢复 脾胃功能,使肠能主化物分清泌浊,吸收水液, 排泄 糟粕, 疗效甚佳, 现总结归纳如下.

1 脾胃虚弱 ,治宜健脾益气 ,利湿止泻 小儿具有 "稚阴稚阳 "的生理特点 .生理上, 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健胃和 ,腐熟水谷 , 化生气 血 .如患儿先天禀赋不足, 或饮食失节, 致脾胃虚 弱 ,运化受纳失司, 水反停滞为湿, 谷不消化为滞, 湿浊内生, 下注大肠而发病 ,其病多虚.临床可见 大便稀溏 ,色淡不臭, 时轻时重 ,或伴黏液 , 纳呆食 少 ,面色萎黄 ,肌肉消瘦, 神疲倦怠 ,或呃逆, 呕吐, 脘腹胀满 ,多见食后即泻 ,且易反复发作 ,舌质淡, 苔薄白 .治宜健脾益气,利湿止泻.方用参苓白术 散加减 .药用人参、茯苓 、炒白术 、炙甘草益气健 脾 ,促中州运化 ,行气除湿, 补而不滞, 上下气机贯 通 ,呕泻可止 ;

炒扁豆 、 薏苡仁健脾渗利水湿;

山药、 莲子健脾固涩止泻 ;

砂仁辛温芳香醒脾 , 桔梗开宣 肺气, 载药上行, 达于上焦以益肺,并借肺布津以养 周身.临证时 ,常加藿香、佩兰、白豆蔻芳香化湿;

附子、干姜温补脾阳.故本治法补中有行 ,使脾虚 得补,湿邪得祛,升降调和, 升清降浊 ,泄泻得止 .

2 饮食不节 ,治宜消食导滞 ,渗湿和胃 《素问 ・痹论》说:"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 "若 哺乳不当,或饮食失节 ,或过食生冷瓜果,或强以进 食不易消化之肉食之品 ,致脾胃受伤 ,运化失常 ,胃 伤则不能消磨水谷 ,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 而泻下不止 .临床见身热稽留, 脘腹胀满 ,肚腹作 痛 ,痛则欲泻 ,粪便酸臭 ,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肛门 灼热发红 ,或如败卵 , 嗳气酸馊, 或欲呕吐 ,不思饮 食 ,夜卧不安 ,磨牙 ,舌质红 ,苔黄厚腻.治宜消食 导滞,渗湿和胃 .方用枳实导滞汤合保和丸加减. 方中山楂、神曲 、莱菔子消食化积和中 , 祛肠胃食 滞;

陈皮 、 半夏行气化滞 ,和胃降逆;

枳实、 厚朴理气 降逆, 推荡积滞;

食积易化热 ,故用连翘清解热毒, 透热外达;

茯苓健脾渗湿, 和中止泻 ;

甘草调和诸 药 ,兼以泄热 .临证时可酌加鸡内金、炒麦芽消食 健胃.脾胃调和, 湿邪得以运化 ,二便自调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