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9-07-0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

工作, 着力点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网记者:你认为加强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工作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朱维群: 首先是将这部分人口统一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同一般异地务工、 流入城市人口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

然后逐步实现其中具备落户条件的人口同户籍市民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使他们能够同城市原有市民一样,共同为城市发展出力,共同享 受城市发展的成果.广州市总结以往经验认为,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不在于为他们另 外制定什么特殊优惠政策,而在于以促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以提供平等、 公平的公共服务为原则,实现 民族平等,一视同仁 .在进城务工人员最关心的就业政策上, 广州要求用工单位严格按照 劳动法 就业促进法 ,为各族群众提供统

一、同等的公共就业 服务,公开、公平招用少数民族劳动者,为招用者统一办理就业登记、社会保险,规范用工单位 行为,确保劳动者不因民族身份遭受就业歧视.在社会生活其他领域,把他们整体纳入外来人员 积分制入户、积分制入学、公共租赁住房等普惠性政策范围.也就是说,凡是社会公共服务能够 解决的问题都通过社会公共服务解决,而不是凡事都给流动少数民族这个群体另定标准,另设程 序,搞得越来越特殊.但是,对于这一群体带有民族因素的特殊困难,比如职业技能水平相对偏 低、国家通用语文不熟、特殊饮食习惯、特殊宗教活动需求等,也仍然需要在遵守城市一般法规 前提下以特殊方式对待和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仍然是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共同生活.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无论是修订完善已有政策还是研究出台新的政策,要逐步更针对特定地 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这一思路对城 市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当事人的民族身份而异

31 中国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出现 拉面馆事件 ,引发社会关注.对于 城市中出现的此类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朱维群: 所谓 拉面馆事件 ,也叫 拉面馆距离纠纷 ,多数是由从西北进入东部城市 的一些流动人员为争夺拉面馆市场(地段、 品牌等)引发的. 此外, 一些地方还有少数人占道经营、 强买强卖以及利用民族身份索要严重偏离政策的高额 赔偿 事件发生.一般情况下,这类事端 应由流入地政府管理部门依照当地市场管理规章调解解决, 有些人要求以流出地所谓 行规 作 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是不能成立的.但是如果发生打砸行为,扰乱了社会治安,触犯了法律,就 必须由流入地政府依法惩处.少数民族人员首先是公民,是公民就要遵循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原则,不能把城市中发生的有少数民族人员参与的问题都说成民族问题,不能接受有些人以 民族身份 对政府抱团施压,法律的权威不能因当事人的民族身份而异.只有这样,才能够避 免同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如果在应对同一违法行为问题上,运用法律的尺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 同,处理的结果不同,甚至花钱买平安,此类违法行为就会成为某些人的谋利手段,反复使用, 法律的权威性就会逐步丧失.在严格依法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进城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知识普 及教育,事先就把道理讲清楚,事先就让大家知道法律底线.要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的工作 对接,不给违法违规人员钻空子的机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增强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 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不能因为 当事人身份证上写着 某某民族 就犯嘀咕、绕着走,处理起来进退失据.这一精神体现了处理 此类问题的总体原则,在实践中也得到进城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衷心拥护. 积极推动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 中国网记者: 城市最基层社会组织是社区,社区工作如何体现 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 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的思路? 朱维群: 历史上我国民族分布形成 大杂居、小聚居 的格局.一般来说,东南的杂居程 度高于西北,城市的杂居程度高于农村,城市越是发展,对少数民族群众吸引力越强,民族杂居 的总体比例就越大.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城市民族关系很大程度体现于社区的划分、工作及其效果.中央民族工 作会议提出:城市民族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进了城的少数民族不宜搞分区聚集而居,这个民族一块,那个民族一块.根据这一思路,城市不 宜按民族分布设置社区、街道乃至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