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霜天盈月祭 2019-07-01

1991 年的到

2004 年间收藏物件的信息.农具、 工具、 家具、 仓储器具、 灯具、 刀具、 厨具、 烟具、 酒具、 茶具、 法具、 硬币、 熨斗……就连过去农民 穿的长袍、 裤子, 系的腰带, 盖的被子, 解放前妇 女用的裹脚布和小鞋也都被分门别类地记录在 何希吾的收藏目录. 在他看来, 这些人们过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故事, 应当被后人知晓. 从1991 年至今, 何希吾利用业余时间一直 做着收集它们的工作,而这个爱好也几乎占据 了他业余生活的全部. 旧物牵情 何希吾最初走上收藏之路是个偶然.1991 年, 到安徽蚌埠出差的他, 误打误撞进了当地的古 玩市场.

4 元钱买的一枚张学良纪念章成了他第一 个收藏.此后, 何希吾一发不可收.每出差到一座 城市, 他都要抽空去一下当地的古玩市场. 与别人喜欢收藏奇珍异宝、 名人字画不同, 何希吾只收集百姓用过的东西. 这些东西能反 映一个社会的发展史. 令何希吾遗憾的是,这些东西随着时代的进 步在大规模地消失.在他的老家福建福清, 由于当 地农业慢慢萎缩,许多他小时候在地里干活常用 的农具都在慢慢消失.2000 年开始,每次回家探 亲, 何希吾都会托人打听哪里还有那些农具. 古代榨甘蔗用的巨型石碾子、脚踩和手摇 的水车、 舀米的容器、 搓棉线的工具……何希吾 至今仍对自己儿时记忆中的农具如数家珍, 他 不但记得它们的样子, 还记得它们的用途. 功夫不负有心人.何希吾在福建收集到的 一百件农具, 装了满满的三辆汽车. 而它们中的 许多, 当地四五十岁的人都未曾见过. 为了发挥这批农具最大的社会价值,他将 它们捐给了福建农林大学. 他们要以此为基础 建这方面的博物馆, 已经筹备了几千万的捐款. 这样一来, 历史上农业相关的东西, 比如生产工 具, 都能非常好的保留下来, 也算为后人了解我 们的历史文化做点小贡献. 这令何希吾非常开 心. 而在老家收农具的过程中,何希吾也意外 收到了市值

10 余万的清代藤盾. 知道这属于古 代军事用具后,何希吾又将这个用藤条编织的 盾牌捐赠给了军事博物馆. 您捐赠的这件藤盾填补了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所用兵器的一个空白. 军事博物馆鉴定专家说 出的这番话被何希吾看作是对他收藏的一大认 可. 乐淘之路 我退休以后基本把时间都花在收藏上 了. 自1997 年何希吾退休返聘直至今年彻底 赋闲在家, 除非工作, 否则每个周末, 他都要到 潘家园旧货市场去转转.遇到与百姓生活有关 的旧器物, 还会挑好的买回来. 尽管他的第一件藏品,张学良纪念章后来 被证实为冒牌货,但这并未打击他收藏的积极 性. 在他看来, 出于爱好的收藏与出于投资的收 藏, 面临着的风险是不同的. 投资可能会看什么赚钱,就多买什么, 而 且往往选择的藏品单价较高.而我收藏东西只 看藏品的意义, 不想赚钱, 所以每样最多买一个 而且并不会很贵. 正是秉持这一原则, 收藏带 给何希吾的更多的是快乐和享受. 虽然

20 多年来, 何希吾将审稿费、 项目评 审费、野外补贴等等工资外的收入全部投进了 收藏事业, 花费十几万元, 却从未遭到过家人的 阻挠.而且, 在他的带动下, 妻子和儿子也先后 成了收藏爱好者. 我爱人对工艺鞋感兴趣, 现在已经收集了 世界各地上百只各种质地的工艺鞋, 非常漂亮. 我儿子在美国已经集齐了那边所有年代的分 币, 现在正在收集国内的古银币. 正是一家人 共同的兴趣点, 让何希吾的收藏之路多了陪伴. 对于未来, 何希吾说: 我的收藏还会继续, 而且会更为专注于熨斗和烟斗这种系列收藏. 除此以外,他希望能够有机会开办一个网 络在线博物馆,让自己收藏的这些讲诉社会的 发展和时代故事的老古董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 效益. 何希吾将清代藤盾捐赠给了军事博物馆. 何希吾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