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6-27
B02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编辑: 张贵君 组版: 刘燕 QQ群:

107866225 据 《齐鲁晚报》 9月7日报道, 历城区港沟街道两河村的石灰窑 已进行平整土地, 完工后, 该街道 辖区内134处石灰窑将在保留 "窑体" 的情况下, 完成土地复耕, 以往 污染严重的石灰窑将变身为134处 核桃生态观光园.

在省城的环保记忆中, 石灰窑 让人难以释怀. 十年前, 在原经十 路到济王公路一直到章丘沿线, 林 立的石灰窑曾是当时济南东大门 "骇人" 的风景, 在现在的旅游路龙 洞附近、 大汉峪村周边, 采石场和 石灰窑几乎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 支柱, 在被蚕食的青山中, 袅袅 "灰烟" 升腾, 包括港沟在内的省城东 南部笼罩在石灰窑的梦魇中. 从本世纪初开始, 随着省城大 规模的开发建设, 石灰窑开始得到 整治, 经十路沿线的石灰窑率先 "被歼灭" . 从2006年开始, 国土和 环保部门连出重拳, 打了一场又一 场硬仗, 越来越多的石灰窑 "断炊" , 石灰窑逐渐得到根治. 如今, 港沟的这134处石灰窑 也行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重新成 为耕地, 变身为观光果园. 而令人 欣慰的是, 当地有关部门因地制 宜, 没有简单地 "一拆了之" , 而是 结合地形地质特点, 保留了石灰窑 的窑体当做护坡, 就地填土复耕, 这样既减少了拆除费用, 又可提高 耕地质量, 增加耕地面积, 是一项 科学的整治措施. 更值得一提的是, 留下的石灰 窑窑体将长期在这里存在, 多少年 后, 我们希望它成为伤痛的烙印和 历史的见证, 向人们默默诉说当年 的光景. 让后人看到, 在城市发展 的过程中, 曾经历那些不堪回首的 往事, 同时也在警示后代, 这种最 粗放的、 最落后生产方式, 给社会 带来创伤将是难以平复的. 如果能做到这些, 不拆除这些 石灰窑, 反倒更是一种对环境的 "保护" , 在这里, 人们可以深刻地 体会到, 保护城市的蓝天碧水, 保 护我们世代生存的家园是多么的 重要. 不拆石灰窑也是一种保护 张贵君 格一家之言 更多精彩评论详见齐鲁晚报报网互动论坛http://bbs.qlwb.com.cn 肖彬 近来, 舜玉路两边的人行道成了 停车场, 车停得满满的, 走都没法走. 好多车不是顺方向停在那儿, 而是 "横亘" 在那里, 行人得见缝插针走 "S" 形, 就是这样还经常无路可走, 不得不从行车道上绕过去. 如此行路 难, 市民怎能无怨言? 在不影响交通顺畅的前提下, 省 城在某些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上划出 专门的停车位, 迫于无奈但尚可理解. 然而连人行道都给侵占了, 将行人逼到 行车道上, 如此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不说, 那是在 拿行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 莫等到出 了问题再亡羊补牢. 张家善 笔者所在的小区, 几位老人趁太 阳出来的间隙, 拿出家里的衣被晾晒 时, 大家有个共同的话题就是: 家里 穿不着、 用不着的衣服被子太多了, 还都是只用过几次的衣服和被子, 若 有个接受捐赠的地方, 该多好啊. 据了解, 在各个社区里, 都有农 村来务工的住户, 还有的拖儿带女, 这些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不太富裕, 除付房租、 必要的生活费支出外, 再 也没有多少钱去添置衣被, 如果社区 在这方面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将居 民捐赠的衣被分发给那些急需的人 家, 一则如雪中送炭, 让他们过上个 暖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