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2019-09-05
心犀一瓣 非常经历 难舍亲情 生活感悟 生活纪事 生活责任编辑:张怀兵 校对:周西玲 2018年 3月 15日 星期四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本报地址:兰州市东郊巷26号邮政编码:730000 广告许可证:甘工商广字6200004000059 零售价: 0.

65 元照排:本报微机室印刷:甘肃新华印刷厂岁月悠悠吃过晚饭, 盥洗毕, 像往常一样, 我又 开始阅读我最新网购的一本书――一位诗 人的散文作品集. 作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其诗 其文, 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我皆爱读. 记得几年前在江苏无锡市打工时, 经常可 以看到他在当地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散文作 品.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剪贴收集起来, 以 便在工余空闲时阅读学习. 买书读书写作, 是我的一个最大的爱 好.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 因为镇上没有 书店, 县城的书店离家太远, 且鲜有我喜欢 的诗歌、 散文方面的书籍, 于是, 我就把父 母给的零用钱节省积攒下来, 邮购一些诗 集、 散文集和文学期刊, 从中汲取文学的养 分.尝试写作投稿, 也被市报副刊发表了 一些, 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 自 信和自豪之感顿生. 高中毕业以后, 由于文字上的特长, 我 被镇政府聘为专职新闻报道员, 从此, 开始 了专职写作生涯.读书, 更成了我每天的 必修课.每次到县里或市里参加活动, 我 总会刻意抽出时间去书店看看, 买一些新 闻写作方面的书刊, 当然文学书籍自不必 说.阅读不倦, 书海弄潮;

笔耕不缀, 文苑 花开.书籍的滋养、 自身的努力, 在镇里工 作十年间, 每年都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和 文学作品近百篇, 连续八年被市报评为优 秀通讯员. 后来为了生计, 辗转于上海、 无锡、 苏州、 南京等地打工.每到一个地方, 最向往 最喜欢的去处无疑还是书店――书店里灯 光明亮, 彻照我心;

书香氤氲, 沁我肺腑, 让 我忘却了生活的艰辛、 劳作的疲惫. 此时此刻, 我所租住的居所外, 小雨霏 霏, 室内灯光柔柔.浸淫在诗人用文字所 构建的艺术氛围中, 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 无可名状, 让我沉醉.我一直认为食可果 腹, 书可怡神.如果说年轻时候的阅读, 还 带有一些强烈的功利色彩, 现已人至中年, 阅读对我而言, 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 种类似于本能的生理需求: 不可一日无饭, 亦不可一日无书.阅读, 让我蜗居斗室, 而 神游千里;

置身俗世, 而不染纤尘;

于各种 功名利禄的诱惑之中, 守住内心的一份安 然和恬淡.所以, 我经常会从微薄的薪水 中拿出一些钱购买喜欢的书籍, 让我漂泊 不定的打工生活从来不乏书香弥漫. 无关梦想, 有益心灵.我爱书籍, 我爱 阅读. 打工生活弥漫书香 刘建 小燕子, 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每年的春天, 就是燕子回归的季节, 那曲 儿时奶奶教会的儿歌时常在我耳边响 起.我的家乡是天然的江南水乡, 从冬天 南飞大雁到春燕归来, 那些漂亮的小精灵 伴着我度过寂寞的童年. 春暖花开的日子, 正是春燕归来的时 候, 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欢喜. 几处早莺争 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成了乡村里最美 的写照, 在我们农村燕子可是吉祥的象 征, 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鸟.如果它落 户谁家的屋檐下, 就能给这家人生活带来 幸福、 吉祥.而且民间也有 燕子不进丧 门 的说法, 如果家运不济, 燕子是不来这 家人的屋檐下筑巢安居、 生儿育女的. 旧 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论贫 富贵贱, 谁都不会拒绝燕子归来.是啊! 面对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燕子, 农户人家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惊 喜.燕子还是庄稼人的好朋友, 能消灭害 虫, 还可以为人们预报天气, 深得所有农 家人的喜爱, 和人们一起分享春天的喜 悦.有句话说得好 燕子呢喃天下春, 结 巢人居喜气添.几度三番觅旧地, 为何新 主拆旧巢? 儿时的我看到一对燕子我家在屋檐 下 唧哩、 唧哩 叫个不停, 我不明白燕子 在说些什么, 心里在想要住在我家就快进 来吧, 干嘛光叫不进来, 奶奶笑着对我说 这燕子鸣叫的意思是 不吃你家米, 不喝 你家油, 只借你家屋檐住―住 .我不解 地问奶奶是真的吗?为了留住燕子, 奶奶 特地让父亲在堂屋上钉块小木板, 以方便 它筑巢.不久燕子便用嘴巴衔来干净的 春泥和草混在一起筑窝, 据说, 为了筑巢 一只燕子每天要往返衔泥

200 多次, 筑好 的燕窝是深褐色的, 留有一个门洞进出. 望着带着剪刀似尾巴的燕子展开它那俊 俏、 灵巧的翅膀, 斜着身子, 忽上忽下, 忽 左忽右, 在空中翩跹飞舞.我的脑海中不 由地涌现出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 啄春泥 的诗句. 贫贱的家里因为有了燕子的到来, 充 满了欢乐, 每天都能听到燕子欢快的鸣叫 声, 给我寂寞的童年带来许多快乐, 没过 多久燕子开始孕育出新的生命, 几只小燕 子的到来, 让燕子爸爸、 妈妈变得更加忙 碌起来.为了喂饱几个小生命, 它们一起 开始不停地外出觅食, 真是 须臾十来回,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看着燕子如此幸苦地喂养小燕子, 我总是 想起去世的奶奶和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 老母亲, 她们就像燕子一样把我们姊妹几 个抚养成人. 两只燕子出双入对, 细语呢喃, 给我 的生活增添了温馨的情韵.和那些勤劳 的小燕子相处的时间越长, 我越发喜欢上 它们, 以前总觉得做人幸苦和劳累, 其实 做只燕子比起我们更辛苦, 可燕子每天都 能微笑地面对生活, 永远对生活充满着希 望, 看来做人得学习燕子那种锲而不舍的 精神和对生活永远保持乐观的态度. 新燕啄春泥 桂孝树 有一种花, 虽然朴实无华, 却伴我度过了天 真烂漫的少年时光;

有一种花, 虽然默默无闻, 却温暖了无数个乡村孩子的艰苦生活, 让我一 生难以忘怀. 这种花就是儿时常见的爆米花.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 当时农村 正是人民公社、 大集体的年代, 家家户户吃返销 粮, 那点有限的粮食根本不够吃, 挨饿的时候, 每家每户都少不了爆米花. 爆米花, 是特殊年代人们发明的一种替代 食品, 就是把苞米炒熟了, 在炒的过程中有的苞 米在高温下爆裂成了爆米花. 我是吃着爆米花长大的.冬天农村吃两顿 饭, 早上八点吃早饭, 下午三点多钟吃晚饭, 中 午在学校我们经常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当时我 们手里没有一分钱, 现在回想起来, 当时就是有 钱也没有地方能买到吃的.在那计划经济年 代, 农村没有超市, 没有小卖店, 村学校周围没 有卖吃的地方.于是,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 生, 为了充饥, 兜里都少不了一把爆米花.中午 下课后, 我们三三两两在课堂上, 或操场上, 边 玩耍边吃着爆米花. 每年秋天, 爸爸忙完生产队的农活, 会抽空 把园子里种的苞米秆子割倒, 晒上十天半个月 后, 妈妈忙完家务开始在园子里扒起了苞米. 那一穗穗金黄的苞米棒子被妈妈编成了苞米辫 子, 跟那红红的辣椒一起挂在了房檐下. 入冬, 没有农活了, 父亲把外面挂着的苞米 棒子拿进屋里, 用自己制作的纤子, 一点点地将 苞米棒子上的玉米粒戳了下来. 戳下来的玉米粒放在热炕头上炕上几天, 当用嘴一咬嘎巴嘎巴直响时, 就能炒爆米花了. 炒爆米花是母亲的事, 想炒好爆米花需要 下一番功夫的. 要想炒出的爆米花香酥可口, 必须要用沙 子来炒.事先准备一盆细面沙, 炒爆米花时把 这盆筛好的没有大沙粒的细面沙倒入铁锅里, 这时灶膛里可以烧些豆秆葵花秆等起火的硬 柴.随着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 铁锅里的沙子 冒出了热气, 母亲会用铲子不停地搅动, 大约半 个钟头, 锅里不再冒热气了.再过一会儿, 感觉 到锅里的细沙烤脸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 可以下 玉米粒了. 母亲把用簸箕簸得干干净净的玉米粒哗的 一声倒进了热沙锅里, 紧接着用铲子使劲搅拌 起来, 很快, 凉玉米粒都埋进了热沙子中.由于 沙子温度高, 不一会儿玉米粒中仅有的一点水 分全部被蒸发了出来, 锅里又有了热气, 但很快 热气就消失了.这时, 母亲提醒烧火的姐姐, 不 要再烧硬柴了, 改烧麦秆这种软一些的柴草. 玉米粒没了丁点水分, 细沙又是高温, 这时需要 的是文火慢慢地烘烤. 每当母亲炒爆米花时, 我们哥几个在外面 玩耍都不安心了.玩一会儿就跑回家里, 看爆 米花炒没炒好, 高高兴兴地跑进家门, 看到母亲 还在锅台上一丝不苟地忙着, 知道爆米花还没 有炒好, 便失望地跑了出去.如此几次, 终于见 到锅里爆出了白白的爆米花, 我急不可耐, 伸手 向锅里抓去, 母亲会轻轻地把我的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