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9-02-08
科技视野 科技视野

2018 年2月12 日 星期一

20 20 科技短波 R 本版责任编辑: 谷业凯 科技杂谈 R 建在北极村的观测台站,

24 小时不间断传输 数据 北京、 哈尔滨、 漠河, 一路向北, 终于到达 漠河县的尽头――我国最北的村落北极村, 再往北约

1 公里则是漠河台站.

不远处即是 中俄边界,蜿蜒而过的黑龙江已是三尺冰封.皑皑白雪、 朗朗晴空的映衬下, 几栋红 黄、 红白相间的屋子分外显眼. 自1988 年漠河台站启动建设以来,李来顺就在这里工作.将近30 年的时间,他见证了台站从一栋简易小平房变成功能完备的观测台站的全过程.如今, 他的身份是 漠河台站负责人, 也是台站长期值守的

3 个 工作人员之一. 记者来到漠河台站时, 李来顺正在地磁 观测室工作.每周两次, 上午

10 点到

11 点是 雷打不动的观测时间.观测仪器固定在高约

1 米、 直径约

40 厘米的矩形柱体上, 记录下地 球磁场的长期变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间环境 探测实验室主任李国主介绍, 早在

1984 年, 老一辈科学家就筹划在漠河县建站观测地球 磁场.选址北极村, 看重的是这里得天独厚 的空间环境监测位置. 这是因为,地球时刻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在地球两极, 磁力线是开放的, 太阳活动 剧烈时, 来自太阳的能量和物质通过极区开 放的磁力线与地球交互.这时, 抛射的带电 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就可以产生美丽的极 光.这些能量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传递 和渗透, 在高纬度地区开展观测, 能尽早感知 日地空间环境事件的发生, 理解日地空间环 境事件的来源和机理, 从而避免给人类带来 破坏性的后果. 走出地磁观测室, 一座

30 多米高的银白 色天线塔与雪地相映成趣.这是用于电离层 观测的测高仪发射天线, 在它的附近有

4 根 呈三角形分布的接收天线.通过垂直向上发 射扫频的无线电波、 接收电离层反射回波信 号,科学家可以由此推断出电离层的参数信息. 电离层在离地面约

60 千米―1000 千米 的高空, 但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 环绕地球的带电粒子层, 对卫星通信和导航 定位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了解电离层 变化规律, 进而对紧急情况做出预警, 对保障 无线电通信等意义重大. 漠河台站还能监测流星.流星雷达天线阵列包含一根发射天线, 以及

5 根呈十字 叉分布的接收天线,它们零星点缀在雪地中, 接收的流星回波信号实时传向后台.在 监测机房, 记者看到, 电脑画面上呈现的不 同大小和亮度的柱状结构, 就是流星进入地 球大气层后产生的等离子体尾迹反射无线电波造成的.根据这些观测, 科学家能揭示 出流星出现高度的风场、 温度和密度等背景 大气状态. 这里最初只有地磁观测, 一年传一次数 据;

现在成为集合地磁、 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 等综合观测的野外台站,

24 小时不间断地传 输数据.李来顺感慨: 有了国家的支持, 这 个边陲小站才有机会快速成长. 台站选址远离城镇和公路, 观测工作最考验 耐心和细心 如今的北极村,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雪乡, 成为来东北旅行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时下, 不少人正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 体验酷 寒天气, 到我国最北端 找北 .但相比日渐 热闹的北极村,1公里外的漠河台站依旧 高冷 . 由于观测台站要尽量避免人类活动的干 扰, 选址时台站有意远离城镇和公路.李来 顺说,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北极村村民, 可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