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9-01-23
A04 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责编/李菁 美编/严勇杰 照排/马喜春 人文 周刊 RENWEN 人物名片: 高公博, 1949年出生于乐清 柳市,

16 岁开始从事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黄杨木雕艺 术.

高级工艺美术师, 国务院批 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3 年被国家授予 "中国工艺美术大 师" 称号, 2012年获 "亚太地区手 工艺大师" 称号.现为文化部中 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同济 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中国根艺 美术学会副主席、 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人. 高公博: 木雕是一个发现生命的过程 高公博每天早上

8 点都 会准时在微信推送自己当天 的书画习作.不久前推的是 三国人物司马懿, 还有一幅 "柳枝经雨重, 松色带烟深" 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气韵 灵动, 不拘于形, 虽寥寥几 笔, 却栩栩如生. 不管是否出差, 不管头 一天睡得多迟, 高公博一定 会在早上

6 点准时起来进行 书画创作, 这已经坚持了三 年多.任何事情, 只要自己 喜欢的就会坚持到底, 这是 高公博做事的特点.他已专 注黄杨木雕刻整整五十多 年.在他眼里, 每一根黄杨 木都是有生命的, 而自己的 责任就是焕发它的灵性, 赋 予它生命. 日前, 他和其他

12 位文 艺大师被宁波市政府聘为首 批文化咨询委员, 并应邀在 宁波文化广场设立工作室. 记者 陈晓F 千年难长黄杨木 "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 乐清黄杨木雕创始于宋、 元, 流 行于明、 清.乐清木雕门类齐全, 在 秉承传统、 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 格和神韵的基础上, 大胆突破, 推陈 出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 高 公博开创了仿古木雕(圆雕)、 根雕、 劈雕 "三级跳" 的艺术创新, 被 《人民 日报》 誉为 "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年 的局促" .然而这条探索之路, 走得 并不轻松. 高公博曾经因为雕刻作品 《白 毛女》 , 精益求精的他竟然把一块16 斤重的黄杨木雕成了只有 1.6 斤重 的作品, 为此老师傅说他是 "败家 子" .传统的黄杨木雕追求精雕细 刻, 可是高公博并不满足于此, 他形 容自己是一个 "不安分、 喜欢动" 的人. 由于传统的黄杨木雕只取无树 瘤、 无黑点、 无裂缝的优质木段进行 创作, 因此, 仓库里大堆的黄杨木, 最后可用的只有 40%左右, 其他的 60%只能分给工人烧柴用, 他心里 想: 可不可以充分利用呢?比如发 挥它的自然美? 一位美术评论家的话开启了高 公博的探索之路.他说, 要创新就要 跳出黄杨木雕本身, 在其他的艺术形 式中寻找突破口, 比如, 在中国画的 泼墨法中寻找灵感, 在 "似与不似" 中 寻找新的艺术形式与手法, 从外表寻 求内在肌理, 从形似追求神似. 为了了解这些树根、 树瘤的内 在机理, 高公博想了一个办法: 先把 黄杨木点着, 再慢慢地倒入酒精, 希 望将其表皮烧掉.可是没想到燃烧 的酒精到处 "飞舞" .那一次他险些 毁容, 眉毛没有了, 头发被烧了大 半, 脸上也被烧伤. 事故后高公博还在琢磨, 既然 烧不成, 不如劈开试试, 于是去仓库 找到一块废弃的材料, 结果劈开来 让他大吃一惊, "劈纹的弯曲里面, 就好像蕴藏着一个个流动的生命! 而我的创作就是跟它对话. " 黄杨木 的劈纹舒展空灵、 自然成趣, 有一种 人工难以企及的天然美. 劈纹的千变万化和黄杨木肌理 的千姿百态, 给了高公博极大的想 象空间和创作余地.他顺着劈纹依 次造型.1990 年, 他的第一件劈雕 作品 《蓑翁》 诞生了.劈纹直而不 乱, 断而有味, 质感酷似小雨着湿的 蓑衣, 渔翁的笑容隐现于笠帽之下, 妙趣天成.整件作品看似大刀阔斧 式的随意创作, 却大虚大实, 详略得 当, 显现出一种返璞归真、 淡泊自然 的审美情趣. 《蓑翁》 先后获中国工 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 奖、 "希望杯" 奖、 "刘开渠根艺奖" 金 牌奖等几十项国家级大奖. 高公博巧借黄杨木剖开后的自 然纹理走势, 采取 "粗中有细" 的对 比手法, 精雕人物的面部表情, 细腻 生动, 眉目传情.劈雕, 轰动了工艺 美术界. 除了劈雕, 高公博还首创了根 雕、 意雕.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他 的作品, 在很多传统的匠人看来, 他 的独辟蹊径实则是对传统的反叛, 甚至认为他的作品没有教给后辈正 确的工序和路径. 然而高公博认为, 真正的工匠是 探索中的工匠, 而不是在传承中复制 的工匠.他不仅始终坚持自己的探 索之路, 更希望后辈能够继承这种探 索之风, 勇于打破常规. "我们不是为 了重复过去, 而是为了创造未来. " 如果说, 黄杨木雕的劈雕是高 公博用火烧和用斧头劈出来的, 那 么黄杨根雕则是他 "捡" 来的. 一年冬天, 他偶然发现邻居家 一块被弃之灶膛的畸形树根形状独 特, 他不断琢磨着, 树根终于与济公 手舞足蹈的形象合为一体, 将国人 心目中那位外丑内美、 寓庄于谐的 济公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济公百态》 不仅是高公博的成 名作, 也是他在创新道路上重要的 承前启后之作, 是他以后取得新突 破的重要转折点.传统黄杨木雕的 形象塑造往往是一种静止的定格, 而它则反映出高公博在动态中求变 求美的追求.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 "美是到处 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 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 而高公博说, 根雕不仅是发现美, 还是发现生命 的过程. "每段木头都是有生命的, 它们都在渴望着和你交流, 我的任 务只是发现它们, 把它们找出来. " 从此, 那些奇形怪状的树根成 了高公博眼中的宝贝.他说: "黄杨 木是一种特别有灵气的物体.我并 不是在雕刻它, 只是读懂了黄杨木, 把它的内心世界还原出来, 让大家 来发现它的价值, 在雕刻它的时候 其实也是在雕我自己. " 在上个月举行的宁波市文化发 展咨询会议上, 高公博和中国文联 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 振濂,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等 12位文艺大师被宁波市政府聘为首 批文化咨询委员, 并应邀在宁波文 化广场和峰堂木雕文化艺术馆设立 工作室. 高公博说: "黄杨木雕2006年被 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 乃 至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 '记忆' , 绝不 能让这个 '记忆' 在我们手中消失, 而 是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 真正的工匠是探索中的工匠 高公博,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