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笨蛋爱傻瓜悦 2018-11-25
平台

8 2015 年5月11 日 星期一 Tel: (010)

62580715 主编: 刘丹 编辑: 王晨绯 校对: 么辰 E-mail押dliu@stimes.

cn 社址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 猿号邮政编码院员园园19园 新闻热线院园员园原62580699 广告发行院园员园原62580666

62580707 传真院园员园原62580899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京海工商广字第

8037 号 零售价院1援5园元年价院288 元 解放军报印刷厂印刷 中科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 保障核能安全和高效利用

本报记者 沈春蕾 通讯员 刘言 实验室 今年,是中科院沈阳 应用生态研究所驻会同森 林生态实验站建 站第

55 个年头.从寻找林木丰产 办法起家,到承担多样化 的生态研究任务,这个以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主要 研究对象的野外科研台站 已经迎来送往,见证了三 代科学家薪火相传的科学 事业. 最近, 我们刚刚在会 同站建立了一个

600 平方 米的植物地下生态过程研 究实验平台,是国内最大 的地下生态研究平台, 重 点是关注土壤碳循环. 中 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该所驻湖南会同 森林生态实验站站长汪思 龙说.

3 年前, 记者有幸从沈 阳到湖南体验了一次他们 数十年如一日像 候鸟 一 样的生活方式.亲眼目睹 了那个偏远的湘西林区田 地间和山包上成片的杉树 林,看到了一项项前沿科 研成果从这个小县城飞出,为解决国家用材林资 源短缺贡献力量,也给当 地老百姓带来了实打实的 利益. 对于会同站的科研人 员来说,杉树就像他们的 孩子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本关于 孩子 的成长经: 它们的成长速度怎样? 和其他哪些 林木共处可以生长得更好?它们的凋落物对 土壤有机碳库有哪些贡献…… 回答这些问题时, 他们总是信手拈来, 如数家珍.比如, 每年树干约长高

1 米, 胸 径长粗

1 公分;

把杉树与火力楠等阔叶树 套种和混交, 可以缓解土壤退化;

地上部分 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对土壤呼吸的贡献达到 20%以上…… 今天, 会同站的科研人员仍在追逐着多样 化的科研目标, 在酸雨、 森林水土涵养、 森林碳 汇等多个生态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 地 下实验平台的建设成功将为未来了解我国南 方林业区土壤碳循环研究再添利器. 据介绍,土壤碳循环的重要内容就是了 解植物地下根系的活动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 贡献.由于生长在地下的植物根系处于被土壤 包裹的 黑箱 内, 要想观测得细致, 就要另辟蹊 径. 新实验平台在植物根箱的下面开辟了一个 地下通道, 可以通过玻璃根窗进一步观察根系 的变化. 汪思龙说. 近期, 该站最近在会同林区 建成了一个

9 公顷的人工林大样地,以进一步 深入研究人工林的土壤养分、 地上碳分配格局, 与当地天然常绿阔叶林进行对比研究等. 因为对当地经济作出的贡献,当地政府 对该站的科研工作十分支持. 目前, 会同站驻 地仍然依靠农网供电,实验过程中经常存在 突然停电的问题, 对此, 县政府已邀请会同站 作为科技支撑单位入驻在当地建立的湖南省 林业产业园. 关于

55 年的时间节点, 汪思龙表示 不 会有特别的庆祝 . 再过

5 年, (会同站) 就60 周年了. 未来

5 年中, 我们要给国家和地方作 出些什么成果? 这是汪思龙心头的问题.他 表示, 未来压力仍很大, 这也是进一步发展的 动力. 五十五年薪火相传的事业本报记者冯丽妃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核电发展最快、 新建机 组最多的国家, 核电安全及技术问题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