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2018-11-19

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互构共变的关系,社会风 第1期严淑华:中华传统美德的个体性展示

59 气的好转,进一步带来了个体性展示的良性程度提 高.第三,现代社会生活的终极主体是 个人 ,个 人主体间的行动关联构建并更新着社会行动的秩序 和结构;

社会行动的秩序和结构则维护、保障和促 进着个人主体性的积极发挥和不断提升. 社会互构理论是中华传统美德个体化展示的理 论支撑.社会互构共变是社会与个人发展的规律, 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与管理,社 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没有人也就不成为社会.由此,众多个人的行动关联即为社会,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是互构共变的关系,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个 体性展示与践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正 如同 老人摔倒是否要扶 的争论一样,正是由于 个别个人的讹诈行为,使得社会不再相信美德的存 在,这种影响的漫延,是社会发展中的致命伤害. 个人、社会、自然是现代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现 代社会的终极主体是个人,个人主体间的行动关联 构建并更新着社会行动的秩序和结构,社会行动的 秩序和结构则维护、保障和促进着个人主体的积极 发挥和不断提升;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影响中 华传统美德个体性展示的关键. 在今天,中华传统美德的个体性展示应把握的 问题就在于,首先掌握中华传统美德个体性展示部 分的重要内涵,不论是关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的, 都应当把内涵搞清楚,作为社会的人,要勇于承担 起社会责任,在理解其蕴涵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寻 找展示与优化路径.其二,恰当展示、真实展示是 其关键所在.其三,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中华传 统美德的弘扬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的 事情,要树立责任在我的意识,在各种背景下,依 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做人、做事,为个人树立形象, 为社会建造丰碑. 社会的发展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展示创造了条 件,也提供了可能,但同时提出挑战.中华传统美 德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在不同的年代和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内涵会不所不同,但美德作 为人的优秀行为规范在一定意义对今天社会有指导 意义,由此,辨析传统美德的时代性和社会背景, 有助于更精确地反映新时代的要求,践行、推广、 展示美德的精华.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传承是连续 性的,全方位的,从人自身来说,不仅要有美德的 表现形式,更要从语言、仪式、行为、乃至思想等 多方面表达出来.从社会来看,不仅要有社会意识, 更要有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约束、制度等,有些 还可以用法律来规范.

四、在矛盾运动中发挥个体性展示的特性 个体性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展示中一般来说扮演 着三重角色: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亲自践行者;

二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破坏者;

二是中华传统美德践行 后的受益者.这几种角色构成了社会中纷繁复杂的 道德表现,交错在一个巨大的人网络之中,既是社 会道德的展示的一个画面,又是不同人在其中的角 色展演. 中华传统美德的个体性展示与社会性是对立统 一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 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 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 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着 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