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2018-10-26

50 万套地源热泵系统,并且每年新增4~5 万套.世界最大的埋管式地源热泵工程项目,埋设地下换热器达

8000 个,总长度达到54.9 万米,使用效果令人满意,该工程1997 年获得了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奖. 可以说, 地源热泵在国外已被充分证明是成熟可行的技术, 在 我国建设部和一些省市的建筑设计及节能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使 用地源热泵.因此在我国推广地源热泵,对于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贯 彻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节能技术也值得推广和应用. 如利用 太阳能的光导管绿色照明技术、通风余热回收技术、蓄热蓄冷技 术、抗垢节能技术和中央空调的风管清洁技术. 能源规划势在必行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

330 亿平方米,节能型住宅不足 2%,我国 新建房屋有 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物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耗 散系统, 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和通风换气都对建筑能耗产生巨大的 影响. 另外, 为了维持人居环境适宜的温度、 湿度和室内空气质量, 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的能量消耗. 现有建筑规划设计的立项审批包括了建筑、结构、暖通、电气、 给排水等内容, 但未能明确对整体能源的规划与优化进行规范和审批. 建筑节能是如此重要, 建筑能源规划更是势在必行, 笔者建议 政府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审批中应加入对建筑能源规划和优化设 计的审批. 进行能源规划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 已经有一些房地产开发 项目开始施行建筑小区的能源规划, 这是一个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做 法,但是普遍推广这种做法还存在经验不足和人才缺乏的严重限 制.有能力承担此项工作的机构也十分有限, 为此进一步在政府机 构支持下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节能可能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位美国诺贝尔奖金得主曾经指出, 中国的城镇化是对人类发 展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新建建筑 5%是节能的, 绝大部分建筑物能耗大大超标, 因此大力贯彻建设节能省地性住宅 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建筑节能也是我国房地产事业 面临的严重挑战和重大机遇. 节能问题已逐步受到建筑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关心和重视, 极有 可能逐渐成为房地产事业的竞争热点和发展动力. 科技地产概念正 逐渐获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认同.作为科技地产的中心环节,建筑 节能技术相当复杂,需要把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本土化,并且开发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技术, 并与中国的本土建筑 相结合,这不仅需要产业和科技的结合,而且也需要建筑、能源、 环境、健康、机电和建材等多种不同学科与行业的密切合作和联合 攻关,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环保健康的可持续建筑物. 建筑节能不但需要艰苦的科学研究,也需要企业家的大力支持 和艰苦的产业运作和产业实践. 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敏锐地觉察到建 筑节能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和更高的利润. 他们已经为 建筑能耗的降低做出了巨大努力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些领先者为科技地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由于建筑能耗的 降低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十分复杂的课题, 限于认识程度在实践过 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这可能也是一种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例如:一些公司不适当的强调了"恒湿恒温是无可替代的舒适环境", 实际上恒湿恒温这种提法缺乏科学性, 不但有悖于现行国家标准和 规范,也难于达到人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湿度的直接控制技术目 前还难于在人居环境中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 片面强调恒湿恒温必 然难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也必然增加房地产开发的成本,科技地产 的实践固然需要商业化运作, 但是它的技术目标和商业口号却不能 违背科学发展观,更不能在商业运作中违背科学的原则. 在中低档住宅中实现节能更是一个重大的和困难的课题,毕竟 大部分中国百姓还居住于中低档的建筑中. 如何在这些成本、 售价较 低的建筑中实现低能耗并且符合环保健康的要求,无疑是摆在政府、 房地产开发商和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挑战,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不 仅需要国内官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也需要开展切实的国际合作. 欧洲国家荷兰为我们树立了建筑节能的榜样, 他们采用征收能 源税、给予节能优惠政策,精心打造一些节能示范建筑, 在社会进 行广泛宣传,使节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等政策,使荷兰的建筑能耗 系数一直在下降,甚至使天然气的消耗出现了负增长. 我国的能源状况已经引起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的关注. 相信通过政府、房地产商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中央的 "节 能省地型住宅" 政策得以贯彻――因为节能优先的科技地产可为开 发商、客户和国家同时创造价值,使开发商获得合理的利润、客户 获得实惠、国家获得节能环保的社会效益.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