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2018-10-14

于是顽固代替了坚强,经常陷入于与客观事物相对立不下的状态,而成为解决问题 的一大障碍. [19]其次,徐先生认为蒋氏存在着不遵守作为自己的主观意志之客观化的典章 法制的问题,指出: 他(按指蒋氏)对于国家的政治问题,似乎有点像精力过分充沛的工程 师,一个工程图案刚刚开始打桩划线,工程师又变了主意,重新再来;

或者在一件工程的进行 中,因工程师随时举棋不定的修改而不能不限于停顿.加以有机会和蒋公亲近的干部,常要利 用此一弱点,便以各种方法助长此一弱点.因为只有在此一弱点之下,可以不顾客观的拘束性 而得到政治上的暴利;

于是使社会感到不是国家的典章法制在治理我们,我们不是在典章法制 上得到政治生活的规轨,而只是根源于蒋公及蒋公所信赖的少数人的主观意志,国家的典章法 制,似乎是在可有可无之中. [20]其三,徐先生认为蒋氏在受言纳谏的艺术方面修养拙劣, 致使 一般聪明才智之士,则只能竭尽其聪明才智,作'

台词'

的准备,以便必要时在蒋公面 前背诵舞台上的台词.而台词的最大要点,便在防止不致因刺激感情而碰上钉子.所以这种台 词,只对蒋公的感情负责,而不敢对客观问题负责,并常常增加与客观问题的距离 ;

即使有 极个别人想说真话,也 只能以很辛苦的方法,在此种距离中作点弥缝工作 , 但谁也不能 作彻底而有系统的贡献 .由此引发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 一般作官的人发生一种变态心 理,认为凡是有批评性的舆论,都是存心不良,对政府捣乱;

于是有权力的辄出之以横蛮,无 权力的即应之以顽钝,使社会与政府无法可以通气,把社会逼得与政府愈隔愈远 .[21]其四,在用人问题上,徐先生指出,蒋氏 对于情意上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之间,常重于在事实 上的考察.一个干部,若作了一件合乎蒋公情意的事,则不论因此而受到多大损失,蒋公内心 还是喜欢.……于是常常因为一人的'

喑f叱咤'

,而使政府内的'

千人皆废'

,这正是陶 希圣早在1948年就提到的所谓 红黑 问题.徐先生在此还指出, 蒋公常常对他们(按指蒋 氏提拔的人物)的责任加得太重,以致压垮了他们的负荷能力 ,[22]这也正是1947年徐先生 面领蒋氏指示时感到 非常沉重难过 的原因.这种用人路线及其层层仿效的后果,就是 斫 丧国家的元气,离散社会的向心,侮辱青年的人格 .[23]无论是以主观强制客观还是不遵守 典章法制,也无论是缺乏受言纳谏的修养还是专任个人好恶的用人路线,无疑都是专制独裁的 表现.徐先生认为,主要是由于蒋氏这种政治性格,导致 国家是整个底失败了 ,[24]这是 对于专制独裁的最严厉的批判. 如果说直接涉及蒋介石的文字还不能不出以恭敬的话,那么,在一般地论及现实政治时, 徐先生的措辞便坦率、激烈得多.他曾将民国时期的政治状况概括为: 将组织走向由一个权 力中心点去控制一切的组织方向,以配合军事集中的要求,及个人权力意志的满足.在此一组 织方向之下,人不是站在人格、知识、社会上直接对政治、对国家负责,而是人人由一个权力 中心点投射出去,再由此权力中心点将每个人系缚着以对此一权力中心点负责.于是人格、知识、社会,不复是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只有此一权力中心才是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权力中 心对政治、国家才是直接的,其余的都是间接的. [25]在这种政治社会中, 许多官吏自己 横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