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8-09-12

40 多件玉璜串成的玉佩饰,华丽无比,殊为难得.自1992 年至

1994 年在曲村 共发掘出

8 组17 座大墓,包括

8 位先后继位的晋候和他们的夫人,时代从西 周中期至春秋时期,历时约百余年.根据《史记.晋世家》记载,结合墓中出 土的铜器铭文,初步判断出这

8 位晋候分别是武候、成候、厉候、靖候、嫠候、 献候、穆候、文候.该项工作

1992 年和

1993 年两次荣获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3、丰城洪州窑窑址

1992 年和

1993 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江西省 丰城县罗湖村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掘,共清理窑场遗址

20 余处, 采集磁器和窑具标本

600 余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

5 处地点进行考古发掘,清 理龙窑窑址

3 条,出土各类文物

7000 余件.其中晋代镂孔香薰、南朝叶脉纹 青瓷碗、刻划双层莲瓣纹青瓷碗、莲瓣纹青瓷杯、隋代龙窑窑炉遗址等,均属 首次发现,并且把中国使用匣钵装烧磁器的时间前提到南朝早期,将被历史湮 没许久的洪州窑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4、长江三峡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与调查

1994 年2月至

6 月,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参加了长江三峡水库淹没区地下文 物的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该项目由国家文物局协调组织全国

18 家科研单位 和大学参加.北大考古学系负责四川忠县的地下文物和整个三峡地区古代城市 遗址的调查、发掘及保护论证工作.经4个月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此项工作已 圆满完成,并有重要的收获,获得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等单位一起,并列荣获

1994 年中国十 大考古发现之首.

5、汤山猿人头盖骨

1993 年12 月至

1994 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南京市博物馆合作,对 南京市汤山镇雷公山 葫芦洞 的小支洞进行了正式发掘,发现一枚猿人牙齿 和古动物化石标本

4000 余件,取得了重大收获.在此之前,1993 年3月至

7 月,该洞曾出土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两件,第一号头骨较完整,初步鉴定为一成 年女性;

第二号头骨较破碎,初步断定为一男性.经北大考古学系年代学实验 室使用铀系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检测,汤山人的年代为距今

30 万年左 右.汤山猿人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猿人在地域分布上的空白,也为研究中国 古人类的演化、发展增添了宝贵的新资料,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地区发现了属于 北方种群系统的动物化石,为研究当时该地区的古气候、古环境、古动物的迁

3 徙与人类的关系等,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6、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排房遗址 继1992 年之后,1994 年9月至

1995 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在河南省 邓州八里岗遗址再次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屋基址

30 余座,窖穴、灰坑

300 余座,墓葬

110 余座,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类人工制 品及谷物、 兽骨等自然遗物, 其中绝大多数为仰韶文化至石家河阶段 (距今

6000 -4000 年)的遗存,文化发展序列完整,为南阳盆地的史前文化增添了一批新 的资料,特别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现了中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一批史前套间排 房建筑,这些房屋大多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偏早阶段(距今 6000-5500 年), 房屋的构造及其与之相关的遗迹保存相当完整,这对于了解中国史前时期的建 筑结构及通过聚落遣存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一批难得的实物资料. (理成)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宋向光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北大校园西北部风景绮丽的鸣 鹤园中,由北京大学和美国赛克勒基金会合作兴建,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结 晶.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