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8-08-20
潘舒畅 一座城市, 必然有她的记忆, 这些记 忆或不动声色地藏身于老屋中, 或悄无 声息地掩埋在地底下, 或镇定自若地定 格在老照片里……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 部主办、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承办 的 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 系列文化活 动, 前天拉开序幕, 该活动将以记者走 读、 市民献智、 艺人展演、 专家品味等形 式, 来挖掘温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重拾城市记忆, 传承历史文脉.温 州古城建成

2200 多年, 虽已几经变迁, 但仍有很多珍贵的记忆片段遗留民间. 记者近日寻访了几位老城居民、 城市建 设者和文化人, 听他们讲讲 老温州 的 故事. 老房子记载变迁 潺潺江南水, 幽幽古巷深, 站在青砖 黛瓦、 飞檐雕栏的老屋前, 抚今追昔, 古 老的历史与生动的现实在脚下交汇, 今 人的脚步在款款向前, 历史的篇章在徐 徐延伸…… 年过七旬的吴章同一家至今还住在 市区五马街的老宅子里.三十年光景过 去了, 温州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 楼大厦鳞次栉比, 而五马街也是几经改 造, 唯独他住的老屋, 在巷弄深处依然保 留着青石路、 黛瓦檐、 花楞窗、 木栅门, 与五十米开外喧闹的五马街形成对比. 屋主吴章同告诉记者, 自己是

1982 年搬到这的, 在这里一住就是

30 年. 那 时候我还是个小伙子, 现在我的孩子都 成家立业了. 路过了一楼低矮的厨房, 沿着咯吱 作响的木楼梯往上走, 就到了二楼的卧 室.推开窗往外望, 湿漉漉的瓦背上, 一 只波斯猫敏捷地从这户人家的屋顶跳到 了那户人家的屋檐上.此情此景, 曾伴 着吴章同夫妇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如今, 景致依旧, 人却不再年轻. 刚住进来那会, 就数孩子们最高 兴, 因为一出巷子就是五马街, 市中心最 繁华的街道. 忆起三十年前的五马街, 吴章同感慨万千: 那时候, 四面八方的 人都赶到这里来, 为的是到温州酒家吃 碗面, 里面的座位总是满满的, 外面的队 伍也排得很长很长. 对于吴章同这样的 老温州 来说, 五马街就仿佛是一轴浓重的历史画卷, 它记录了曾经的繁华, 也见证着往昔的 点滴骄傲. 几百米长的街道, 一百、 老 香山、 五味和格外光鲜, 尤其是一百, 上 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柜台上摆了几台黑白 电视机, 虽然只有一两个频道, 却也吸引 了好多只看不买的顾客. 他家的房子.因为临近五马街, 经 常有远房亲戚借住在此.为此, 吴章同 特地把阁楼腾了出来, 添置了床褥, 供亲 戚们临时落脚. 记得有一次, 乡下一个 表叔挑着箩筐到我家住下, 说是上五马 街给女儿置办嫁妆, 住了三天, 买满了一 箩筐, 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几十年光景一晃而过, 孩子们在新 城给吴章同买了房子,但他却不愿外迁. 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 有感情了, 舍不得走. 家住市区铁井栏的张梅香阿婆, 和 吴章同一样, 对老房老巷有着特别的情 感.小巷门庭, 院落水井, 这是温州民居 的特色.张阿婆记忆里的铁井栏, 是一 条弯弯曲曲的砖石小巷, 巷两边是高低 错落的木屋.小巷深处, 有一口八角水 井, 井壁用青石垒砌, 井栏由生铁铸成. 铁井栏便是因这口水井而得名.阿婆 说, 无论春夏秋冬, 来井里吊水的人总是 络绎不绝.特别是夏天, 井边总是围满 了小孩, 嘻嘻哈哈冲澡. 夏日的傍晚, 街坊邻居便会出门纳 凉. 先用冰凉的井水浇向自家门口的路 面, 然后端出小凳、 竹椅, 摇着大蒲扇天 南地北地聊天, 阿婆说, 也有顽皮小 孩, 端着饭碗一边吃一边走, 一顿晚饭从 小巷的这头吃到了那头. 老物件见证历史 一片繁华海上头, 从来唤作小杭 州. 温州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散落在 民间的众多文物古迹与历史遗存, 便是 东瓯文化的最好佐证. 记者近日来到南塘街景观工程北 段, 发现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流光溢彩的 景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从2007 年年底开始, 我市启动了南 塘风貌街区改建工程.此后, 在南塘街 北段的改建过程中, 出土了大量文物, 有瓷器、 漆器、 砚台、 陶罐等.经考证, 这些文物多是宋代遗物, 南塘街的历史 通过它们便有了复活的契机. 南塘街在南宋时期最出名的文化 机构当数由诗人毛 创立的茶院寺南 湖学塾. 曾参与南塘街改建的高工胡雄 健说.据史料记载, 1163-1167 年, 陈傅 良受聘为南湖学塾的主讲, 岁从游者常 数百人 . 在南湖学塾师从陈傅良的学 生有蔡幼学、 周勉、 王绰等, 他们后来都 成为承继永嘉学派的佼佼者. 历经战乱, 而今, 南湖学塾的旧迹早 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但从老街北 端一个废弃的坑里出土的数十件南宋时 期的笔洗残片, 却把当年莘莘学子的求 学场面依稀还原到了眼前. 这些笔洗, 既有瓯窑的, 也有龙泉 窑的, 还有湖田窑和定窑的, 如双鱼洗、 折沿洗、 芒口镶银刻花洗等, 一方面说明 当时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另一方面也 足见当年南湖学塾庞大的办学规模. 胡 雄健说. 胡雄健至今还保留着在南塘街施工 之际, 与笔洗一同发现的几件摔破了的 砚台.他说, 南宋时的南塘街有许多社 会贤士定居,如 永嘉四灵 中的赵师秀, 陈傅良的儿女亲家、 官至兵部尚书的 薛叔似等.嘉定三年 (1210) , 薛叔似退 休后回温, 在南塘街建薛圃颐养天年. 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在这里吟诗作 画、 饮酒品茗、 闻香论道. 所以这一时 期南塘街出土的瓷器, 以龙泉青瓷为主, 有龙泉窑青釉、 月白釉玄纹炉、 鬲式炉、 贯耳瓶、 鸟食罐、 小花盆等, 从中可以看 出, 南宋时期的南塘街是温州饱学之士 和有钱有闲之辈的聚集地. 老照片珍存回忆 一张相片, 一段历史, 一个故事.温 州老城的历史, 在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 中定格.翻开大型画册 《温州老照片》 , 跃然眼前的是旧影依稀的古塔城墙、 廊 桥民居, 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 英 雄豪杰, 这些无声的影像仿佛一部凝固 的画卷, 向后人诉说着一段段鲜为人知 的历史, 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出版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