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2018-08-15

1 7

7 . 哈曼曾说, 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 一是自省, 二 是理性 .其中, 理性一途与语言关系匪浅, 而自省 则与情感、 想象等非理性的事物有关.关于自省, 哈 曼曾说, 自省知识从身边之人、 镜子开始, 真正的自 爱也是如此;

那是从镜子所反映的到具体事物 [ 6]

2 8

1 .自省就需要个人运用情感想象等非理性 的事物去回忆、 再现、 对比, 并形成一种新的观念, 形 成一种新的理性概念.这其中, 主观性的情感是自 省这一获得知识途径必不可少的一种因素, 甚至可 以说, 没有情感想象等非理性, 人就无法获得理性的 认知. 不仅如此, 在诠释意义上, 情感等非理性也是正 确诠释的必要条件.在其第一本著作《 苏格拉底大 事记》 ( S o c r a t i c M e m o r a b i l i a ) 中, 哈曼从 一开始就 强调情感与奉献在诠释中的重要性.他甚至认为, 狂热的情感是对圣经进行可靠诠释的必要条件.一 般认为, 在诠释圣经时, 解释者必须完全将自己从假 定预设、 成见、 偏好中抽脱出来, 以便能客观地对待 他所研究的圣经.而哈曼则反对这种做法, 他把这 称之为 修道士戒律 ― ― ―一种极度的苦行主义和禁 欲主义, 他甚至将这样的研究者比喻成自行阉割的 太监[ 9]

2 0

7 .在他看来, 圣经是过去生活的一种语言、 一种知识, 要理解这种知识, 需要的不是去阉割自己 的情感、 想象, 而是运用自省式的方法去回忆、 再现、 对比, 最后形成对圣经的认知. 哈曼对那种所谓中立以及客观性持一种质疑态 度, 是一名主观主义者.他曾在其著作中多次强调, 主观性以及诠释的本质是构成理解必不可少的、 也 是确实有益的重要因素.哈曼主张主观性, 在怀疑 论与独断论之间徘徊不定, 但是他反对休谟的不可 知论,认为那是一种无限制主观性导致的恶果[

1 0]

3 4 3-3

5 1 .他曾极其 反感地指出, 无限制的主观性不是一种有依据的想象与灵感, 而是 凭空想出灵 感与诠释 , 甚至比启蒙哲学家们惯用的 人格化 还 要糟糕.在哈曼看来, 这种无限制的主观性是 失明 导致失去判断 , 最终除了滑入不可知论的泥淖之 外, 什么都不是, 什么意义都没有[

9 ]

2 0

8 . 虽然哈曼反对诠释中无限制的主观性, 但他并 不刻意对诠释主观性做相关的限制.一方面, 对主 观性进行限制会影响到诠释.首先, 对主观性的限 制会扭曲解释者自己的常识;

其次, 对主观性的限制 会影响到人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 故不能对诠释 中的主观性进行限制.另一方面, 人会 规避偏见以 及先入为主的观念, 自身历史记忆的残缺, 传统与文 化, 以及对诠释规则的遵从 [ 9]

2 0

9 .人具有思维、 具 有理性, 会自觉地避免诠释中的偏见、 先入为主的观 念;

诠释时, 人因为自身历史记忆的不全, 也无法做 到无限制的主观性;

而传统认知以及文化的内在要 求, 使得一位诠释者在放大主观性时不得不有所思 量、 有所节制;

最后, 诠释学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诠释者在诠释时受制于这种规则而无法将主观性无 限放大.因而, 诠释过程中的主观性是一种有限度 的主观性, 并非无限制的主观性;

是一种遵循诠释学 规则、 受制于诠释者自身历史记忆、 为传统与文化规 范的有规则的主观性, 所以不需要对诠释中的主观 性进行限制. 哈曼还特别指出, 没有作者能做到理解他自 身, 而一位正确的读者必须不但理解作者, 而且还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