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2018-08-15

42 分以上打分.但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分数就是打不高,因为以 下三类作文尤其多: 1. 无物之文 无物之文 ,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罗列事例,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却惟独 没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很少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这些考生或叙写感动中 国的十大人物中的两三个事例,加上一句 我们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就完成 大作 , 该有的剖析与思考缺席了,强词夺理,难以服人;

或提出一个笼统的观点之后信手写去,絮 絮叨叨,不知所云.至于文体,恐怕他自己也不能说清了. 2. 无我之文 无我之文 ,指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这类文章,往往为文造情,以共性取 代个性,动辄以 我们 自居,缺乏自我的眼光与思考.这些考生要么写 我们要选择一条符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生之路 走建设和谐社会之路 之类的大口号、大套话,以政治或哲学术 语取代对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难说是真情实感;

要么写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差生的 自白、复读之路等等,可能是自己的真实生活,但缺乏个性,缺少情感,难以打动阅卷者. 3. 无文之文 无文之文 ,一是指语言贫乏,词不达意,没有文采.记叙则平铺直叙,无描写,缺少 波澜;

议论则简单重复几个观点句,无事例论证, 自言自语 .二是指从表面上看文章不可谓 不美,文采也不可谓不盛,然而,那种 美 是模仿之华丽,那种 文 是技巧之文采.文章中 往往充斥着太多的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匠气. 尤其是那种背了大段优美文句, 不管 是否适合,机械套用的文字,实在很难说是 有文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些文章怎么 能给人以感染? 清水出芙蓉 的要求自然是太高了,但发诸真情的心声,自然为文的朴素终 究是必不可少的.

(三)对应策略 如何做到 有物 有我 有文 ,让学生的作文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呢?我认为,我们高三语 文备课组在复习中的几点做法,值得借鉴.可能是老生常谈,但训练的是学生的基本功,因此,不管题目如何变化,不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能应付自如. 首先,强化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文体自定不是不要文体,相反,文体要分明.如要写议论文,就要以议论为主,确立中 心论点和分论点,让阅卷者看得清你的观点和思路;

要摆事实、讲道理,既不能只讲道理, 让事例缺席,也不能让摆事实代替讲道理,有一个议论文的框架却有一个记叙文的 肚子 . 要写记叙文, 就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让阅卷人知道你讲述了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

有一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阅卷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外在的生气;

必须以记 叙、 描写为主, 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 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

如果要发表议论, 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这样,能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才不会 言之无物 .这一点,我们 从高一开始直到最后的考前指导都十分强调,且效果比较明显. 其次,在平时写作训练中培养思考和感悟的能力. 有人曾把 悟 字拆分为 思之吾 与 吾之思 ,认为 悟 是思考和创造的结合,是很有道理 的.作文成功的关键不是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诚如罗丹 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文章的素材是确定的,客观的,但 文章的观点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学生没有了悟性,又何谈作文的个性?学生没有了自己 的思想, 又何谈作文的灵魂?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 每个人的感悟都带着鲜明的个性 色彩.事实上,我们在作文训练系列中,每次都从学生作文中找出有个性、有感情、有独特 思考的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印发的做法, 就是对学生思考和感悟能力的肯定和倡导. 这样反复 训练,学生不难写出 有我之文 . 再次,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方面材料. 言之有文,当然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对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但不能忽 视的是,如果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材料,同样能为文章增色.比如,引用、化用优美文句甚 至流行歌曲、广告语,用来点缀文章,文字就能生动起来.比如,对一篇自己认为精彩的文 章思路,可以用类比联想,将其转化成自己的构思.再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一则材料, 包含多方面的信息,从不同角度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