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2018-08-03
经济 经济

10 10

2018 年10 月15 日 星期一 钢铁产能落后、 产量严重不足, 曾经是国 人的心头之痛、 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 一.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指示下,1978 年8月, 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上海宝山钢 铁总厂工程建设. 当年

11 月7日, 宝钢建设工地现场一片 欢呼, 漫天鞭炮, 宝钢工程第一根钢桩顺利入 土, 中国钢铁工业也由此迈上通向现代化的 新起点. 这一年, 即将从上海机电局上海量具刃 具厂技校毕业的王建国, 命运也随之发生了 改变, 懵懂中加入到了这个共和国建立以来 最大的工程之中. 从一片芦苇荡到自动化 生产线 对于当时的王建国来说, 留校任教被认 为是最好的去向, 作为班长, 王建国觉得十拿 九稳.不料, 一纸通知下来, 王建国被分配到 宝钢.他有点不乐意: 我家在市中心的衡山 路附近, 宝山在遥远的乡村, 宝钢所在地还是 一片芦苇荡, 心里落差很大. 作为当时国内投资最大的工程, 中央要 求 举全国之力办好宝钢 .宝钢工地号称有 十万建设大军, 一期工程投资 128.77 亿元, 相 当于全国人民每人拿出 13.46 元, 而当时人均 GDP 仅381 元. 宝钢需要培养一支优质工人队伍.1978 年, 包括王建国在内的

2000 名应届高中和技 校毕业生成了宝钢人. 将近6年,我其实每天去上钢三厂上班. 从1978 年打下第一根桩, 直到

1985 年一 号高炉正式点火, 宝钢在争议中停建、 缓建、 续建. 王建国告诉记者, 工厂建设期间, 新进员 工都分配到其他钢铁厂培训, 听说宝钢全套 引进外国设备和技术,跟国内钢厂不一样.这6年, 我们努力学外语、 学钢铁基础知识, 希 望以后有用武之地. 王建国被分配到设备部, 成了最早一批 进入宝钢全新工厂的年轻工人. 与上钢三厂相比, 先进的设备、 干净的车 间,被誉为花园工厂的宝钢,没有明显的烟尘.第一次见到自动化生产线, 小心翼翼跟 洋师傅 请教, 下班后围观跑步健身的外国 专家……在王建国眼里, 这一切都是新鲜的, 却有点使不上劲儿, 设备安装, 我们只有跟 在旁边看的份儿. 当时的宝钢, 70%的员工都是转岗工人、 复员军人、 高中毕业生等, 对于自动化钢铁生 产设备是 零经验 . 作业做不好不睡觉 , 源 于每个宝钢人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干 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 , 发挥雷锋的螺丝钉 精神 , 在20 世纪

80 年代, 这些耳熟能详的口 号, 是宝钢培养人才的 法宝 . 学习氛围很浓, 大家都很自觉. 王建国 说.在宝钢历史陈列馆有一幅油画: 班车座 位有限, 一些员工自带折叠小板凳坐在车厢 里, 手捧外语书. 一切都是进口的, 不光生产 线, 甚至每一根螺栓都要进口, 学好外语就能 看懂说明书, 更好和外国专家交流. 从 掩盖不住的骄傲 到 二次创业

1985 年9月,宝钢一号高炉点火成功.王建国虽不在炼炉现场, 依然很兴奋, 掩盖 不住的骄傲, 弥漫在整个宝钢的空气里. 初期我们跟着外国人学, 主要是引进消 化吸收.但短短十几年后, 宝钢三期工程的 设备国产化率就达到了 80%以上. 后来,王建国主要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宝钢组建电视台后, 王建国报考电视记者, 成 为宝钢建设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2002 年建成的号称 世界第一拱 的上海 卢浦大桥, 全部采用国产钢, 其中宝钢产品占 该桥用钢量的 70%以上.王建国跟拍的电视 新闻 《中国桥梁钢托起 世界第一拱 》 也获得 了2003 年上海好新闻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