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8-06-17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0 C

2 X

0 4

3 [作者简介]李义天 (#()(% ) , 男, 湖北武汉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中央编译 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哲学博士, 主要 从事伦理学研究.

作为当代极具发展前景的伦理学范式, 美德伦理学的一项突出的理论优势在于, 它对道德行为者的 心理状况给予了充分的强调与重视. 美德伦理学相信, 要做出恰当的道德反应, 行为者不仅需要恰当的 欲望结构或价值观念建构其内在品质, 而且, 他必须对当下的情境或对象能有恰当的感知. 在亚里士多 德主义那里, 这项任务是通过知觉或直觉来完成的, 即一个具有实践智慧的美德行为者, 可以借助知觉 或直觉, 对当下情境的基本事实获得一种整体性与实质性的判断. 而在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那里, 行 为者则是通过感性的和体验的方式, 对当下情境―― ―尤其是该情境中的行为者―― ―的实际情况有所把握. 这种心理能力及其实施过程, 就是包括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者在内的许多哲学家都津津乐道的 移情 或 同感 . 情感主义者认为, 如果一个行为者拥有足够充分的移情能力, 能够贴近甚至完整感受到其他 相关行为者的心理状况, 那么, 他将更为主动和有效地做出准确的道德反应, 并实施正确的道德行为. 因此, 移情 概念, 至少对于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来说, 乃是奠基性的. 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 都必须 首先对 移情 概念的渊源和指称予以澄清.

一、 道德情感主义的移情概念 就当代美德伦理学而言, 谈论移情问题最多的当属迈克尔 ・ 斯洛特 (*+,-./0 1023/) . 在 《道德情感主 义》 和 《关怀伦理学与移情》 等作品中, 斯洛特详细分析了移情的本质与特点, 论证了移情对于行为者实 施正确的道德感知、 道德判断以及道德行动的充分性和必要性4#5 #'

6! , 4!5 ,-78#6'

.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 越来越多 的人意识到情感在建构美德伦理学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也进一步唤起人们对于休谟、 斯密等 #&

世纪道 德情感主义者的移情概念的关注. 在最直白的意义上, 移情 指的是一个行为者对于另一个行为者的心 灵状况尤其是情感状况的近乎等同的感受和体验, 亦即一种基于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因此, 在汉语中, 移情 又常常被称作 同感 . 如果这就是 移情 的基本含义, 那么, 虽然它在 #&

世纪才通过道德情感主义者而获得显著的位置, 但是它所描述或指称的那种道德心理现象, 却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经有所涉及. 在 《尼各马可伦理学》 [摘要]对美德伦理学尤其是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来说, 移情 概念具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 它所指称 的是那种体验或感受他人心灵状况特别是情感状况的心理能力及其运用过程, 被认为有助于行为者做出正确的道 德反应并采取正确的道德行动. 移情概念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并在 #&

世纪的道德情感主义以及 !9 世 纪早期的现象学分析中得到充分的讨论. 在细微但重要的意义上, 移情 区别于 知情 、 同一感 和 共同感 等 概念;

它揭示的是行为者对于他人 (而不是自己) 的心理状态的感受 (而不是知晓) , 反映的是一种 内在的对象 化 关系. [关键词]移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