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2018-06-16

本报记者整理 没病没灾 知足常乐是福 放开活!干吗那么小心翼翼

本报记者 孙智超 近日,两条关于保健品的消息引起社会 关注.一条消息称,山东省威海市的刘女 士和丛先生在退休后的

1 0 年间一直坚持买 保健品,已经花费了

3 0 万元.令人遗憾的 是,这对老夫妻瘦骨嶙峋、身体孱弱.另 外一条消息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在重阳节 主办一次座谈活动,聚焦老年保健品消费 问题. 一直以来,虚假宣传、敲诈欺骗是保健品 市场的毒瘤,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保健品问 题缘何频频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花了数万元吃了不管用 家住市区某小区的王先生说,他父亲电话 订购保健品花了近3 万元. 我家老爷子的退休金挺多,平时他省吃 俭用的,可我发现他攒的这些钱都用来买保健 品了. 王先生说. 我父亲有听广播的习惯,只要没事,就 躺床上听广播. 王先生说,他父亲正是在听 广播的时候知道了这些保健品. 广播里有健 康讲座,请一些专家,还有听众打热线,我父 亲就挺相信的,后来就打电话买了一些保健 品.我父亲没有任何疾病,他买的保健品全是 排毒的、抗衰老的,还有一些不知是什么功效 的. 花的都是冤枉钱,这些药一点用没有. 我父亲和母亲却十分相信,前前后后买了好多 次.开始,我问他们购买保健品的情况时,他 们还不对我说.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买保健品 花了将近3 万元. 王先生对记者说, 我劝了 好多次都不管用,后来干脆不管了. 在采访中,有老年人告诉记者,健康讲座 是一些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邀请一些假冒专 家、教授和老中医进行 养生 讲座,顺便兜 售保健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 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 品. 购买返还现金实为骗局 家住市区的吴女士讲述了她父亲买保健品 上当受骗的经历. 今年

6 月,四五个人来到吴女士的父亲所 在的村里. 我平时也不在家,听别人说, 四五个人开着车拉了一车东西,说是公司为 了宣传新产品,扩大知名度,只要第一天购 买,第二天就把第一天的钱全部返还. 吴 女士说. 据吴女士介绍,第一天,她的父亲买了

2 0

0 元的保健品.对方说这些保健品包治百 病,哪里疼治哪里.第二天,她父亲去的时 候,对方果然把第一天的钱全部返还.不过,第二天出售的东西从保健品变成了养生 锅. 他们吹得可玄乎了,我爸当时就信了,还买了两个养生锅,花了

1 0

0 0 元. 吴 女士说,她父亲买了两个锅后,第三天也拿 到了返还的钱.第三天的商品就从养生锅换 成了净水器,当然,价格也进一步攀升. 村民们第四天再去领取返还 现金时,人已经不见了. 吴女士 说, 这些东西加起来也不值

1 0

0 0 元,当时买的人还不少.大家都想 贪点小便宜,后来却吃了哑巴亏. 保健品销售套路多 目前,我们常见的保健品销售 套路太多了:一些保健品采用健康 讲座、访谈类节目的方式进行推 销,节目中会请一些所谓专家进行 讲解,其间有患者讲述自己大病痊 愈的故事.还有一些保健品特卖 会,现场降价销售.另外,还有销 售员登门拜访进行推销.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他们肯定 会夸大效果,把产品效果说得天花 乱坠.另外,他们还会加上一些唬人的头 衔,比如某某大学教授推荐、专家认定之类 的.此外,销售人员还会给点福利,不管是 真给还是烟幕弹弹,必须给福利.送礼物也 好,返现也好,这就看策划了. 还有一些案例:他没有直接兜售产品, 而是组织了一个老年人社团. 老人退休后生活很无聊,子女们都不在 家,组织个老年人社团,可以把老年人都聚集 起来.他们会组织一些活动让老年人参加.慢 慢地,老年人就会信任他们.之后,他们再推 荐产品.这样做虽然投入大,但产品推销成功 之后,很快就能回本. 孙智超整理 保健品市场欺诈套路多 老人莫再被忽悠 您有没有发现:自从上了岁数后,活得反 而越来越小心翼翼了?日前,有很多老年人说 自己在子女前面不敢说话,在他们面前生怕做 错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老被当成 小孩 挨批评 今年已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