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2017-12-31

乾隆即位后,改称 镂月开云 ,乾隆三十一年,又亲题 纪恩堂 匾额;

院内植各色牡丹数百 株.旁为御兰芬. 天然图画: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北面. 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楼、竹u楼、五福堂、竹深荷静,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 春晓. 临湖建有朗吟阁和竹P楼,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 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这一景的园林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 , 院内有翠竹万竿,双桐相映 .五福堂阴,有玉兰盛开.该株玉兰为圆明园初建时所植,弘历儿时常至花下游,视其为同庚 .此树被称作御园玉兰之祖.乾隆五十一年,弘历年龄已近八十,偶至堂前对花,多有感慨而 成诗一首《五福堂玉兰花长歌志怀》,诗成后刻卧碑之上,立于花旁,并令饰新轩牖,点缀文 石. 碧桐书院: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 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 碧桐书院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南与天然图画为邻,西与慈云普护隔水相望,其西岩 石上为云岑亭. 本景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建筑,雍正时期名曰 梧桐院 .此处四面环山,林木茂密,是 一处非常清静的地方.建筑由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大小院落组成,共三进院落,正殿檐下悬 有雍正御书 碧桐书院 匾额.正殿内还设供皇帝休息的床、炕等.碧桐书院是清帝读书、作 画的地方,书院周围种植有大量梧桐树. 古人将桐树喻为高洁、正直的象征,认为桐树能招来 凤凰,这里桐树森然,凝聚着吉祥、静谧.初夏,桐树满枝,香气阵阵.盛夏,森森桐叶,退 避暑气,清静安详, 是一处静室读书的绝佳境地, 雍正帝常年在此读书 . 乾隆皇帝在诗中也 曾赞美道 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 慈云普护:位于九洲景区正北,是一处寺庙园林. 本景前殿临后湖,三楹,称 欢喜佛场 .北为楼宇三楹.楼上祭祀观音,楼下祭祀关帝.东 为龙王殿. 本景建于康熙年后叶,景名 涧阁 .雍正继位后,圆明园升格为御园时,风水先生说,正南 建立宫门,取向明出治之意;

正殿居中央,以建皇极八方拱向.本景处中轴线正北,立自鸣钟 楼,楼高三丈,以应一白水星. 欢喜佛场殿内供奉的是藏教密宗欢喜佛,以求多子多孙.在其正殿慈云普护供观音菩萨,亦是 求子,只是所求对象不同.龙王殿内供龙王,为的是风调雨顺.自鸣钟楼大自鸣钟为其早起理 政提醒时间.所以该景建筑虽少,但实用功能却很强.欢喜佛场前 藤花垂架,鼠姑当风 ,

2 /

14 (鼠姑:牡丹的别名)南部有垂柳,建筑间有山桃、文杏点缀. 上下天光:位于九洲景区后湖北岸,慈云普护之西,杏花春馆之东. 本景是圆明园较早修建的一组建筑,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建成.上下天光景区的命名来自北宋文 豪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中的诗句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上下天光的主体建筑为 涵月楼 ,为临湖楼房,是一座两层敞阁,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楼 后为平安院.外檐悬挂乾隆御笔 上下天光 .涵月楼是一组临水的建筑,前半部分延伸入水 中,左右两侧各有一组水亭和水榭,用九曲桥连接在一起.这组建筑也因此而极为唯美巧妙. 到了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上下天光景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的九曲桥,水亭和水榭 被拆除,主体建筑 涵月楼 也改建为模仿嘉兴烟雨楼而建造的 烟雨楼 .咸丰年间,在烟 雨楼北侧搭建天棚,并恢复旧称 上下天光 . 杏花春馆:位于九洲景区后湖西北,上下天光西面. 本景建自康熙年间,初称菜圃,后亦总称春雨轩.胤G《园景十二咏》即有菜圃诗目.雍正五 年(1727)二月挂讫 杏花春馆 、 杏花村 御书匾.在雍正时期被称为杏花村,取唐朝诗 人杜牧的诗歌《清明》中的意境建造,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乾隆九年(1744)成图 时,矮屋疏离,环植文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