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9-08-30
附件: HJ-BAT-002 环境保护技术文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Guideline on Best Available Technologi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ludge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on Trial) 环境保护部2010 年2月目次前言.

1 总则.1 1.1 适用范围

1 1.2 术语和定义

1 2 城市污水污泥.1 2.1 污泥的特性及危害

1 2.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1 3 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

1 3.1 工艺原理

1 3.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 3.3 污泥产生量及计量

2 3.4 污泥预处理工艺类型

3 3.5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3 3.6 污泥脱水新技术

3 4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4 4.1 工艺原理

4 4.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4 4.3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类型

4 4.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5 4.5 污泥厌氧消化前处理新技术

5 5 污泥好氧发酵技术.5 5.1 工艺原理

5 5.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6 5.3 污泥好氧发酵工艺类型

6 5.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6 6 污泥土地利用技术.7 6.1 工艺原理

7 6.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7 6.3 污泥土地利用工艺类型

7 6.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8 7 污泥焚烧技术.9 7.1 工艺原理

9 I 7.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9 7.3 污泥焚烧工艺类型

9 7.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10 7.5 污泥焚烧新技术

11 8 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1 8.1 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概述

11 8.2 污泥预处理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1 8.3 污泥厌氧消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2 8.4 污泥好氧发酵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5 8.5 污泥土地利用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7 8.6 污泥焚烧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8 附录A.21 II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 术可达性,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技术依据,引导污染防治技术 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 本指南可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工程验收以及运营管理 等环节的技术依据,是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设计单位以及用户使用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将根据环境管理要求及技术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沃土 生物有限公司、杭州环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I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指南中污泥是指在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污泥,不包括格栅栅渣、浮渣 和沉砂池沉砂. 与城镇污水性质类似的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其处理处置可参照执行. 列入 《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污泥,应严格按照 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不适用本指南. 1.2 术语和定义 1.2.1 最佳可行技术 是针对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整体上实现高水平环境保护 所采用的与某一时期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工业部门得到应用 的、适用于不同应用条件的一项或多项先进、可行的污染防治工艺和技术. 1.2.2 最佳环境管理实践 是指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为减少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和危害,确保实 现最佳污染防治效果,从整体上达到高水平环境保护所采用的管理活动.

2 城市污水污泥 2.1 污泥的特性及危害 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75%~99%) ,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 污泥中含有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致 病物质,铜、锌、铬等重金属,以及多氯联苯、二f英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易造成 二次污染. 2.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2.2.1 污泥处理技术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减容、减量、稳定以及无害化的过程称为污泥处理.本指南中污泥处理技术指 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好氧发酵.由于污泥厌氧消化前需浓缩,污泥好氧发酵前需脱水,本指南将污泥浓 缩、脱水列为污泥预处理技术. 2.2.2 污泥处置技术 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利用过程中达到长期稳定,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 有害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称为污泥处置.本指南中的污泥处置技术指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

3 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 3.1 工艺原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预处理是指采用重力、气浮或机械等方法提高污泥含固率,减少污泥体积,以 利于后续处理与处置.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中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污泥存储、浓缩、脱水、输送和计量等环节的设备、构筑物和相关辅助设施.

1 3.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排入集泥池,经提升至污泥浓缩池或浓缩设备.通常规 模较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在浓缩后进入消化池.经浓缩或消化后的污泥机械脱水后存储在堆 放间,外运处理或处置.污泥预处理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见图 1. 集泥池 剩余污泥 消化池 脱水机 污泥堆放间 滤液 外运 污泥 混凝剂冲洗用水浓缩池 质调泥污恶臭、 噪声 恶臭 恶臭、噪声 恶臭 上清液 初沉污泥 图1污泥预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恶臭、污泥浓缩和脱水过程排放的上清液和滤液. 3.3 污泥产生量及计量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的计量是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的基础,本指南对污泥产生量和计量方 法做出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在污泥产生、贮存和处理的各单元设置计量装置. 3.3.1 污泥产生量 各类型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处理单元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参见附录 A. 3.3.2 污泥计量 3.3.2.1 初次沉淀池污泥计量 初沉池不接收剩余活性污泥时,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1)计算.当初沉池间歇排 泥时,采用容积法计量污泥产生量,排泥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8)计算. 3.3.2.2 剩余活性污泥计量 设有初沉池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2)计算.剩余活性 污泥连续排放时,设置流量计计量污泥产生量;

生物膜法中二沉池间歇排泥时,采用容积法计量,排泥 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8)计算. 不设初沉池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A-4)计算. 3.3.2.3 消化池污泥计量 设置计量装置计量厌氧消化池进、出泥量和沼气产量.进泥量为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之和,参 照附录 A 中公式(A-5)进行计算.连续进出泥时,采用流量计计量污泥产生量,并记录累计流量.采 用投配池间歇进泥时,采用容积法计量,并记录每次投泥前后投配池中污泥液位高度和每日进泥次数. 计量污泥消化池产生沼气的计量装置或仪表宜安装在消化池出气管道上,沼气计量装置应具有读取 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的功能.

2 3.3.2.4 污泥的出厂计量和报告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可采用地衡进行计量.城镇污水处理厂应为出厂污泥计量建立完善的记 录、存档和报告制度.污泥在采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及焚烧等处理处置方式时,城镇污水处理厂应采 用运营记录簿(即台账)制度,并将记录结果提交相关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污泥最终处置单位. 3.4 污泥预处理工艺类型 3.4.1 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常采用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两种方法.机械浓缩包括离心浓缩、重力浓缩等方式. 3.4.2 污泥脱水 污泥脱水包括自然干化脱水、热干化脱水和机械脱水,本指南中特指机械脱水.常用的污泥机械脱 水方式有压滤式和离心式,其中压滤式主要指板框式和带式. 3.5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3.5.1 预处理过程中药剂及能源消耗 3.5.1.1 药剂消耗 污泥预处理过程中药剂消耗主要为调理剂,常用的调理剂包括无机混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无 机混凝剂适用于板框式压滤,有机絮凝剂适用于带式压滤和离心式机械脱水.无机混凝剂用量通常为污 泥干固体重量的 5%~20%. 有机絮凝剂, 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AM) 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AM) , 用量通常为污泥干固体重量的 0.1%~0.5%. 3.5.1.2 能源消耗 离心浓缩比能耗最高.重力浓缩的比能耗通常在

10 kW・h/tDS 以下,仅为离心浓缩的 1%. 污泥脱水阶段主要能源消耗来自脱水机械主机设备以及冲洗水、药剂添加等驱动力的消耗.板框压 滤机、 带式压滤机和离心脱水机的比能耗分别为 15~40 kW・h/tDS、 5~20 kW・h/tDS 和30~60 kW・h/tDS. 3.5.2 预处理污染物排放 3.5.2.1 恶臭气体 污泥浓缩池硫化氢和氨气排放浓度分别为 1~50mg/m3 和2~20mg/m3 ,臭气浓度(无量纲)通常为 10~60. 污泥脱水机房硫化氢和氨气排放浓度通常均为 1~40mg/m3 ,臭气浓度(无量纲)通常为 10~200. 3.5.1.2 上清液和滤液 污泥浓缩脱水过程中产生的上清液和滤液 (包括冲洗水) 等废水中氮磷浓度较高, 氨氮浓度约为

300 mg/L,总磷最大浓度约为

100 mg/L. 3.6 污泥脱水新技术 3.6.1 高压和滚压式污泥脱水机 污泥脱水新设备主要有高压污泥脱水机和滚压式脱水机. 高压脱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湿污泥(含水率 87%左右)投入由高压和低压系统组成的机械挤压系统 中,经过多级连续挤压,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 30%~50%.该类型脱水机单位能耗约为

125 kW・h/tDS.

3 滚压式脱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湿污泥(含水率 85%~99.5%)投入圆形污泥通道,通道前端为浓缩 区,后端为脱水区.浓缩污泥在脱水区经深度挤压后由出口闸门排出,滤液由通道两侧栅格的出水孔排 出,并由脱水机下的污水槽收集.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 60%~75.5%. 3.6.2 水热预处理+机械脱水 水热预处理+机械脱水指利用过热饱和高温水蒸汽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机械脱水,水蒸汽使污 泥中生物体的细胞壁破碎,释放结合水,并降低污泥粘滞性.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 50%左右.

4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4.1 工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