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9-08-29
中国科技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35 期2011 年10 月30 日 万钢部长会见美国客人

2011 年10 月14 日,科技部长万钢会见了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Francisco Sanchez)率领的生 物医药技术代表团.

双方就加强中美生物医药研发合作等深入交换了意见.万钢部长应询介绍了中美科技 合作和中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在生物医药技术方面的相关情况,欢迎美方积极与中国产学研各界开展联 合研发和产业化合作,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桑切斯表示,美方愿继续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创新对话 等机制下与中方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为增进双边关系和经贸往来做出贡献. 万钢部长会见奥地利客人

2011 年10 月24 日科技部长万钢会见了来访的奥地利联邦交通、创新和技术部长 Doris BURES 女士及 奥地利驻华大使 SAJDIK 一行,就建立两部合作机制、加强中奥(地利)两国科技合作,尤其是可持续的 能源和环境技术领域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万钢部长介绍了中国 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欢迎奥方积 极与中国产学研各界开展研发和产业化合作.BURES 部长女士表示,愿在中奥(地利)政府间科技合作框 架下与中方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为增进双边关系和技术合作做出贡献.会后,万钢部长与 BURES 部长女士 签署了会谈纪要. 中国-经合组织创新政策圆桌会议举行

2011 年10 月18 日至

19 日,中国-经合组织(OECD)创新政策圆桌会暨中国成为经合组织科技政策委 员会观察员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OECD 副秘书长 Richard BOUCHER、OECD 科 技政策委员会(CSTP)主席 Luis SANZ-MANENDEZ 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 OECD 秘书处、科技政策委员会及成员国的专家,OECD 成员驻华使馆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

100 多名代表出 席会议. 开幕式上曹健林副部长和 BOUCHER 副秘书长共同为 中国―经合组织科技创新合作联络办公室 揭牌 并开通了中国―经合组织科技创新政策信息网(www.sti-oecd.cn).联络办公室和信息网有关工作将由 战略院承担.OECD 科技工业司 Andrew WYCKOFF 先生和战略院常务副院长王元签署了网站建设合作意向书. 开幕式上 WYCKOFF 先生发布了 OECD《科学技术产业记分牌 2011》,并分析了中国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 战.开幕式上还正式发布了经合组织和中方专家共同开展合作研究的成果――《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报 告》中文版. 会上中外专家就国家创新系统治理、公共研究管理及需求方创新政策等三方面议题发言并展开了讨 论,涉及 OECD 国家改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的做法和经验,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韩国科技管理 体制的变迁以及建立政策咨询委员会以加强宏观科技协调的做法,意大利公共研究机构的变化成因分析, 公共研究机构的使命、运行和管理的三角关系的研究模型,公共研究机构加强国际合作、进行开放性创新, 美国制定拜杜法案(Bayh-Dole Act)、支持和鼓励私营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澳大利亚为应对 气候变化采取的鼓励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和正在制定的碳定价政策及澳大利亚支持中小企业从事清洁能 源和卫生健康研究计划,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等.会议还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无形 资产投资的测度、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测度、创新体系治理的内容和方法等,将有待政府、学者和 利益攸关者继续研究和探讨. 科技部与盖茨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

10 月26 日在美国西雅图签署 了《中国科技部与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现代农业和全球健康领域 开展合作,开发质优价廉的作物和动物品种、生物药物及疫苗等产品,在中国及其它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推广应用. 根据备忘录,科技部与盖茨基金会将本着相互尊重、优势互补等原则,通过建立联合工作委员会和合 作基金机制的战略合作方式,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双方将共同投入财力、人力等资源, 探索合作项目库等新型模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技术开发效率.研发的成果将应用于包括中国、南亚和 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旨在减少全球贫困和疾病,促进人类发展和共同进步. 中美德联推纳米生物及微系统研究和产业化

10 月22 日在重庆举办的国际纳米生物技术与微系统创新产业研讨会开幕式上签署了两个国际合作协 议:一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德国弗劳恩霍夫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及重庆大学三家单位签署了关于微 系统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合作研发协议;

二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美国乔治亚南方大学及美国 SynZyme 科技公司,签署了关于纳米生物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和美国、德国的 研究机构、大学将本着公平、共赢的原则,携手共同推动纳米生物科技及微系统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 该研讨会是由科技部和重庆市政府联合举办的

2011 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 的一个重大分项活动. 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德国和瑞士等

30 多个国家的相关领域专家参加此次大会. 科学家克隆出正调控水稻粒重基因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近日成功克隆 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 GS5,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显示,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相关论文已于

10 月23 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 经过近

10 年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团队此次克隆的 GS5 是一个种子大小的正调控因子,其较高的 GS5 表达水平可能参与促进细胞周期循环,加快细胞循环进程,从而促进水稻颖壳细胞的横向分裂,进而增大 颖壳的宽度,继而加快谷粒的充实和胚乳的生长速度,最终增大种子的大小以及增加谷粒的重量和单株产 量.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除了谷粒大小目标性状有差异,而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中,谷粒大 的材料比谷粒小者含有较高 GS5 基因表达, 大粒比小粒宽了 8.7%、 千粒重增加了 7.0%、 单株产量提高了 7.4 %. 研究团队对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

51 份水稻品系进行 GS5 启动子比较测序, 发现 GS5 在自然界主要有

3 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分别是 GS5 大粒单倍型、GS5 中粒单倍型和 GS5 小粒单倍型,正好对应不同品系宽、 中等宽和窄粒形等

3 组不同粒宽的性状.其中,GS5 小粒单倍型是野生型,而GS5 大粒单倍型是水稻驯化 和育种过程中功能获得性的突变型.启动子镶嵌转化分析进一步表明,上述突变型的形成,取决于 GS5 启 动子的自然变异.因此,GS5 在水稻人工驯化和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水稻种子大小的遗传多 样性贡献很大. 中国深紫外技术 独步世界 制成

8 台前沿装备

10 月27 日从中科院获悉,总投资 1.8 亿元人民币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2008 年启 动以来进展顺利,现已研制成功的

8 台前沿装备还包括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深紫外激光光致发光光 谱仪、深紫外激光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深紫外激光原位时空分辨隧道电子谱仪、基于飞行时间 能量分析器的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等仪器设备,另外

1 台光子能量可调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 仪研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正在调试之中.目前,多台仪器设备已初步用于前沿科学研究,并表现出优异 的性能. 在成功研制

8 台重大仪器设备的同时,还搭建有深紫外非线性晶体和器件研制平台、深紫外固态激光 器研发平台和深紫外应用仪器开发平台,核心器件深紫外晶体及器件已实现小批量生产,为仪器设备后续 发展尤其是产业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全面展开地球深部探测计划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已全面展开,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质勘探计划.在 海拔

4400 米的喜马拉雅山罗布莎地区,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罗布莎科学钻探实验正在紧张进行.除罗 布莎之外,山东莱阳、云南腾冲等地的

6 个钻探项目也进行中,国家将从这

7 个钻探点中选择一处进行超 越1万米的科学钻探. 与此同时,深部探测计划的另一个实验项目――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也在西藏阿里进行.这种探测是 用地下爆破的方法,通过追踪反射信号,探明数十公里地下的结构. 据了解,科学钻探和深地震剖面探测只是中国地球深部探测计划的两个组成部分,该计划集合了上千 名科研人员,共实施大地电磁探测、地壳全元素探测等九个实验项目,将在

2012 年底前完成.在深部探 测计划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正在筹划详细揭示中国地壳结构的 地壳探测工程 ,为保障资源供应、防 灾减灾和发展地球科学提供全面的深部数据和信息. 世界首台 AP1000 核电除氧器顺利完工 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世界首台 AP1000 三门核电项目

1 号机组的两台除氧器近日顺利 产成发运,至此,三门核电

1 号机组除氧系统全部顺利完工,为三门

1 号机组常规岛厂房的封顶工作提供 了保障.三门核电

1 号机组是世界首台 AP1000 核电项目,哈锅承制的该项目除氧系统是三门核电常规岛 中重要部件,由2台除氧器和

1 台除氧器水箱组成,除氧器单台长度约

20 米,直径

3 米,重约

64 吨;

除 氧器水箱长 43.5 米,直径 5.3 米,重250.4 吨. 中国散裂中子源开工奠基

10 月20 日,我国迄今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广东省东莞市开工建设.该项 目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选址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预计

2018 年完成建设,总投资 16.7 亿元. 世界最高时速动车组运行试验平台建成 由铁道部和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建设的轨道交通实验室近日正式启用.该实验室建成了世界最高时速的 动车组运行模拟试验平台,可在时速

600 公里的运行速度下模拟动车组在不同线路干扰下的运行. 该实验室将致力于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基础实验平台和轨道交通数字化仿真平台, 开展时速

350 公里及以上轮轨高速列车、2 万吨及以上重载列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高速磁浮交通、超 高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自主创新. 据介绍,实验室即将开展 CRH380A 整车性能实验和时速

300 公里条件下

40 万公里的走行部可靠性实 验.同时,其模拟仿真平台将在下一步发展成安全监控中心,预知和确保列车的每次安全运行,进行个性 化全寿命管理.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