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7-10-05
5 青年批评家 责任编辑: 王P

电话: (010)

65914510 电子信箱: wyblilun@sina.

cn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第21期 这两年, 中国赛博格群体对各种国家 事件的讨论始终保持着沸点.游荡于 晋江 起点 和微博微信的男女们一面沉迷 于耽美和百合、 都市和古风, 一面 抵制肯 德基 .明星大咖和网红达人, 有条不紊地 抢 周边 和生产 同人 ――中国当代赛博 格生活仿佛是一整面自动回弹的抽屉柜, 拉开这个关上那个, 都轻松如意. 返回来打开那些网红小说 zip 包的目 录, 会发现这股全新的网络热潮与粉丝经 济 河蟹 共存的 怪现状 并非不可思议: 现代、娱乐圈、魂穿、玄学类、剧情流 …….跟在这些动辄几十万字的长篇小 说标题后面的一连串 设定 / 梗 、 乃至于 防止踩雷的 事前提醒 , 正是 后现代 进 入其成熟期的真正特征. 当今天的文化精英们试图在玄幻修 真、 穿越重生的故事当中寻找 现实意义 的时候, 他们大多已不再求助于 后现代 这个过时的词汇.2006 年之前, 中国学界 还讨论着在 前现代 的中国 硬件 中是否 能嵌入一块名为 后现代 的意识标签的问 题, 网络文学研究还是一块被 纯文学 俯 视的不大不小的 专业范围 ;

2010 年之 后, 所有人都亲身体验到了某种巨变: wifi 成了都市人的空气和水;

网络从一个单纯 的资讯库房和八卦平台化身为随体的紧身 衣, 它不仅储藏无尽的小叙事, 也把生产故 事和评判故事合为一体.弹幕文化的兴起 和网络文学以 跨类型 、 跨媒介 (特别是游 戏化) 的形式向所有大众媒体的扩张, 高校 文科从传统的文学教育向着 创意写作 的 方向靠拢, 都是这种改变的标志. 这一切让我们不得不重审后现代的表 情.过去, 人们常常把解构主义作为它的 同义词, 但今天的网络早已不再致力于将

19 世纪开始建立起来的那个全球 现代 性 的历史大叙事瓦解掉, 而是将它与那些 新生事物 平等地保存在无边无际的资讯 空间中, 只不过这些资讯的总体导向是娱 乐和消费.历史没有被忘记, 而是以新的 方式被享用着. 这种后现代的 平等主义 , 是以一种 属性资料库 的方式储存起来的.这正是

2006 年以来的中国网络文化逐渐突显出 来的特征.今天的网文读者在翻阅老蔡甚至慕容雪村时所感受到的那种 陈旧 , 并非 因为其情节的 套路 , 而是因 为这些作者多少还置身在远溯晚清、 近至上 世纪

80 年代以 来的 纯文学 经典文学 和 通俗文学 的情境标准中.这种文学 装置 把 故事 与 现实 直接对应, 将故事作 为反映或创造现实的 镜 与 灯 .而在短 短数年之内, 与其说中国年轻一代越来越 天马行空, 莫如说, 用来展开想象力的环境 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穿越或重生的情 节古已有之, 但与今日的 重生小说 没有 任何可比性, 因为后者在 故事 与 现实 之间, 还夹着一个类似于 环境效果 的东 西. 情节 被位移成了 设定 和 梗 , 这是 今日进入网络文学世界观的大前提, 却是 以往的时代从来没有过的.我们不再是直 接解读一个故事, 在故事中感受一个独特 的人物, 而是先去了解对这个故事的环境 设定 : 琅琊榜 是一个将传统家国冤案 放进架空+轻悬疑推理的背景环境中的故 事……这种 设定 变化无尽, 一定有一款 是你的菜.有了总 设定 ,同一个故事可 以同时具有小说形态、 游戏形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