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2017-09-28
文化

2019 年5月31 日 星期五 主编 / 李芸 编辑 / 朱子峡、 胡珉琦 校对 / 周天 Tel: (010)

62580727 E-mail押zxzhu@stimes.

cn

5 两种文化 大家谈 两种文化 一甲子 姻苗德岁 整整一个甲子之前 (1959 年) , 物理学家出 身的著名英国小说家斯诺勋爵在剑桥大学 瑞 德讲坛 上, 做了以 《 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 为 题的著名演讲.此后, 他提出的 两种文化 这 一概念便广为流传.由这一演讲稿整理出版的 《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 一书, 曾荣登

2008 年 《时代周刊》 二战以来

100 本最具影响力的思 想巨著榜 . 其实, 斯诺的这篇讲稿早在 瑞德讲坛 演 讲的

3 年前就已发表在 《新政治家》 杂志上, 而 他对 两种文化 的思考则为时更久. 显然, 两 种文化 概念的迅速流传, 无疑得益于 瑞德讲 坛 的盛誉. 按照斯诺本人的说法, 他所受的训 练是科学, 而职业则是作家, 因此得以游走于 科学与人文两界之间;

正是这种机缘巧合, 使 他频繁观察到 两种文化 间的鸿沟日益加深 这一现象. 一 斯诺毕业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 (著名校友包 括达尔文、 弥尔顿、 奥本海默等) , 曾在物理学鼎 盛时期师从剑桥大学物理大师们. 毕业后他弃理 从文,成为政府官员以及发表了

11 本小说的著 名作家, 并因此而被皇室封爵.此外, 他还是 《剑 桥五重奏: 机器能思考吗》 中5位学术大咖之一. 该书虚构了

1949 年发生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晚 宴,

5 位赴宴者代表了学术界的 一时之选 : 小 说家兼物理学家斯诺、 数学家图灵、 语言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 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以及遗传学家 霍尔丹. 在晚宴上他们围绕着 机器能思考吗 这 个话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由此可见, 由盛名之 下的斯诺来论述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是再合 适也不过的了. 在演讲开头, 斯诺举了两个颇让人啼笑皆非 的例子.其一是, 剑桥校长为来访的美国政要举 行的一次欢迎晚宴上, 邀请了几位剑桥大牌教授 作陪, 席间来宾试图跟他们交谈, 结果发现根本 无法沟通, 弄得来宾十分尴尬. 出于礼节, 校长悄 声安慰来宾说: 噢, 他们都是数学家, 我们从来不 搭理他们!另一个例子是, 剑桥著名数学家哈代 有一次曾向斯诺抱怨: 按照目前 知识分子 一词 的用法, 我和卢瑟福、 狄拉克等一帮人, 统统被排 除在知识分子之外啦! (本文作者注: 的确, 倘若 按照罗素的定义, 公知 之外的许多科学家似乎 都不能称作知识分子.) 斯诺还分别以物理大师卢瑟福与著名诗人 艾略特为科学与人文两个领域的代表, 阐述他们 对各自领域过分自豪, 而对另一方充满偏见乃至 于厌恶. 比如, 人文学者常常认为, 科学家牛哄哄 的但却没文化, 其人文常识异常贫乏;

而在立场 上有点儿 偏向 科学家的斯诺却认为: 人文学者 们对科学的无知, 更令人咋舌.他不止一次地拷 问过人文领域的朋友们:何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他发现被问者往往一脸懵逼, 不知所云. 斯诺说, 这种问题的科学难度, 只相当于问他们是否读过 莎士比亚?或者说是问他们是否识文断字? 斯诺还特别举出新近发生的一例: 他在剑桥 的一次晚宴上, 兴奋地谈论刚刚荣获诺贝尔物理 学奖的杨政宁与李政道,大赞他们的思维之美. 谁知却如春风灌牛耳, 席间的文艺界朋友们不仅 对该理论一无所知, 而且也丝毫不感兴趣. 至此, 斯诺总结道, 令人遗憾和可悲的是, 西 方大多数聪明的脑袋, 对近代科学 (尤其是物理 学) 的迅速进展所了解的程度, 并不比他们的新 石器时代的祖先高出多少.目前的两种文化, 如 同两个银河系般遥相分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