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7-09-25
第! 卷第 ! 期镇江高专学报 ())* 年!月0123.

45/.6 7$%%363 收稿日期:())(

8 !(

8 (9 作者简介:王颖(!:

9 8 ) ,女,山东莘县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女性文学研究. 陌生的爱情与陌生的女性 ― ― ―从《什么都有代价》看王芫的创作风格 王颖(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

))!*) 摘要:王芫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什么都有代价》中,比较完整地表现了她对这样一类人的 生命状态的认识,比如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对隔膜的恐惧、对沟通的渴望;

暧昧的爱情、有缺憾 的艺术.通过这些描述,王芫用一种独特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陌生的女性;

王芫;

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什么都有代价》是王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从格调、语言,甚至讲故事的语气上,这部小说与 她以前的中短篇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但是王芫显然 将她的文本原本具有的特点更加凸显了.由此,我 们也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一种极其个人化的写作姿 态― ― ―一种与当下的女性写作格格不入的写作姿 态.比之残雪与斯妤的荒诞、陈染与唐颖的精致, 以及赵波与魏微的前卫,王芫的文本就显得很陌 生、很遥远. 《什么都有代价》的叙述看上去有点漫不经心, 可是我们如果想要搞一下小说的思想总结,似乎也 很容易.王芫在文本中对我们的这点企图很是配合 ― ― ―老实说,配合到了让人生疑的地步.但这种 配合 和王芫粗糙的语言给人的感觉一样,仿佛 都是有着恶作剧的性质.然而不管如何,长期的理 论训练,只能让我们先说为快,才不去管是不是落 入了作者对这一程序化了的做法设置的陷阱. 我想, 《什么都有代价》想要表达的主题是 隔膜 ― ― ―人和人的无法沟通,以及人和艺术的 无法沟通.人和人的无法沟通和人自己的渴望沟通 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含义是这样的:有 多么渴望沟通,便有多么孤独寂寞;

有多么无法沟 通,便有多么绝望) .为此,许英姿在总结了两次 恋爱失败的教训之后,寄希望于现代化的交流与交 通工具― ― ―大哥大与汽车,并把它们定为自己择偶 的条件.许英姿对此振振有词: ……在恋爱中, '

随时随地传信息'

是非常重要的.恋爱中的人, 个个满腹狐疑、鬼鬼祟祟,需要随时联络,以确保 这份感情的实在性.否则的话,就痛苦不堪,甚至 痛不欲生,还不如不恋爱.而普通的电话还不能起 到这种把对方实实拴住的作用,所以为了确保感情 的质量,就得有大哥大. 总之,是为了保持交流. 许英姿曾经在赛特大厦看到一幅画颇能代表她的心 情:那是一个手往下伸、头发却上舞的女人,画的 下方有一部真的电话,而女人的手也正好指向那 里,头发上舞显然代表一种渴望交流的精神状态. 大哥大与汽车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的愿望, 她可以和尹力在电话中聊天,还和尹力有了约会. 第一次和尹力约会时,尹力迟到了一会儿,便给她 打呼机说明原因,于是, 一阵欣慰的快感涨满我 的全身;

现在好了,我再也不会堕入那种无边的绝 望之中. 但是事实上,现代化的交流和交通工具 并不能完全把她从 无边的绝望 中挽救出来,她 仍然是孤独的、焦灼的、疑虑的.尹力第一次到她 ・ ;

( ・ 万方数据 家里去的时候,大哥大和汽车曾经帮了大忙,她在 电话里指挥着尹力把汽车开到了她家的楼下,使她 觉得一切 简直像童话一样,甚至比童话还省时省 力,我连房门都不用出,就有王子驾到了. 但是 当她做饭的时候,尹力自己出去买酒,她一旦发现 尹力不见了,马上就觉得疑惑,怀疑是否尹力真的 来过,然后是潮水般涌来的绝望和恐惧.最后就发 展到她无时无刻不希望和尹力在一起, 我希望我 们能时时刻刻在一起,如果有一分钟不在一起,我 都觉得这份爱情没有得到确认. 她之所以如此, 显然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她不能拥有一 种稳定感,而时刻处于一种唯恐失去、再次堕入孤 独状态的焦虑之中.而当她终于如愿以偿地使用各 种手段让尹力陪着她时,她又产生了疑惑: 我心 中忽然涌起一种深沉而又无奈的情绪.我想,这就 是我想要的一切吗? 在王芫的这部小说里,人和人终于是隔膜的, 现代化的交流和交通工具不能帮助人解决自己的问 题.在文中曾经多次出现的意象是:手机信号不足 ― ― ―这一点象征了人和人的沟通终于难以进行,而 人又是如此强烈地要求着沟通. 沟通的难以进行使文本中的爱情别无选择,只 能是贫血和难产.王芫的情爱描写很有意味,她特 意抽去了一切男女情爱的特定场景和动作,于是, 剩下来的爱情便不能不变得面目模糊,暧昧可疑. 然而,有一段伤感而且细腻却因此和全文的风格、 与许英姿的性格不尽相符的描写,暴露了作者本人 对于爱情真实的理解.这段描写发生在许英姿和尹 力分手之后: 秋天到了.它在我回家的路上袭击 了我.从那以后,秋天将总是要等在我回家的路 上,它笼罩着从写字楼到郊外小区之间整整十公里 的路.它将在不同的距离上等待着下班回家的我, 并且一天比一天逼近写字楼. 许英姿在收拾自己的屋子迎接尹力的到来时, 曾经发议论说:收拾屋子就像艺术,因为艺术是有 缺憾的.有缺憾的艺术在文本中有两次表现的机 会,第一次是在许英姿大学快毕业时,她和一个同 级不同系的男生谈恋爱,因为两个人的交谈不甚畅 快,每次许英姿都觉得意犹未尽.有一次她偶尔买 了老柴的第六交响曲,才发现她想要说却难以措辞 的东西都在里面.于是她想,放带子给他听就可以 了.当然,音乐并没有在这次恋爱中大展身手,她 还是失败了.第二次是关于徐月月和他的歌.徐月 月的歌被尹力定为主打歌并走红.据徐月月说,这 首歌的诞生源于一个美好的爱情悲剧― ― ―他的漂亮 女友因为要给他打手机而被车撞死了.于是,月月 有了灵感,创作了这首歌,并且被很有经济头脑的 尹力炒作成功.事实上,这是一个骗局,月月的女 友非但没有死,而是另有所爱.整个商业运作的过 程便建筑在这一个谎言之上.艺术诞生在臆想之 上,然后又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被大众接受,这就是 现代社会中的艺术表现形态. 《什么都有代价》塑造了一个极有意味的人物 ― ― ―许英姿,也就是文本中的第一人称 我 .许 英姿是一个三十岁的单身白领,有两个不太有女人 味的特征:懒和爱思考. 懒 使她总是不能脚踏 实地拥有自己的生活,而 爱思考 则是个比较精 彩的特征.她说: 我直接思考人生的基本欲望, 以及如何实现,或者为什么实现不了.我希望我能 给人生一个直接的答案. 所以她动辄就要发表议 论,譬如关于 认识感 的论述,关于 大哥大 和 手机 名称的变迁,关于 标准 问题等等, 随时都有可能见缝插针.有的时候她自己仿佛过意 不去,就跳出来解释一番: 你可能会觉得我煞有 其事,怎么看到一个人哭,就会发表一千多字的感 想?对此我不会加以辩解,我只能告诉你,我的确 是这么一个人,而不是当我描述自己时,把自己写 成了这么一个人. 既然王芫坚持从许英姿的视角去看世界和讲故 事,我们也只好接受这一安排,容忍和欣赏她琐 碎、无孔不入、既有形而上亦有形而下的思考.不 管读者感不感兴趣,她得满足自己对于一切事物分 析的热情.有些小说不好表现的形式,王芫也并不 拒绝.譬如说,归纳和总结.所以,从某个角度来 看,许英姿爱思考的特征使这篇小说读起来比较特 别,有时候让人兴致勃勃,有时候又让人索然无 味. 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王芫的小说里,都贯穿着 这样一个女人,年龄老大不小,面目平凡,懒惰又 爱思考,尤其喜欢打听一些风流韵事.这大概是作 家王芫的自我臆想形态.在女作家的文本中找出作 者本人的自我臆想形态并不是很难的,从冰心算 起,庐隐、丁玲、萧红、梅娘,以及当代的张洁、 张辛欣、陈染,乃至滥俗的卫慧、棉棉,有谁不在 文字中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某种自我定位来呢?但是 她们的自我臆想形态总是美的,或者说,从她们的 角度和价值观去看,是美的.但是属于王芫的这 个,很特别.王芫很明白地说,这个叫 许英姿 ・ ! ・ 万方数据 的女人没有什么女人味,却有一颗 又多疑又敏感 又狡猾又懒惰的心灵 ,这样还不算,她还要补充 一句, 顺便还要说一句,我这人完全没有淑女的 作派,走在路上喜与人争辩,好见义勇为.大概这 也和我三十岁了却依然单身有关.因为我在潜意识 里,已不想取悦谁了. 这也许是在说明,读者也 在她不想取悦者之列,所以甭指望许英姿做出多么 招人喜欢的事来.于是非常理所应当地,王芫的女 主角不叫亚倩、露沙,也不叫梦珂、莎菲,或者矫 情的黛二,她理直气壮地叫 许英姿 .不会有人 弱智到认为作家本人和作家的自我臆想形态是同质 同构的关系,但是作家对自我臆想形态的潜意识选 择和修饰很有意味,似乎能感觉到王芫在她的自我 臆想形态之后有滋有味地笑着,大概她想象力过于 荒诞,带着点黑色幽默的样子,但到底跟现实扯得 太近,连皮带肉的,爽快不来. 关于王芫的语言― ― ―不管她有意还有无意,这 种似乎不大讲究、比较粗糙、却反而显得别致的语 言无疑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有一种对我们以往 (这个 以往 可以追溯久远,从四十年代即已开 始,在八十年代,还有大量思想上的先知在用旧的 意识形态的文字激烈抨击着旧意识形态本身)小说 常用语言的不动声色的戏拟.例如: 愉快地上床 睡觉 、 欣慰地踱出教室 .我们暂且认为这是一 种戏拟,因为文本中偶尔出现的一些细腻的描写在 带给我们出其不意的细腻感受的同时,也暴露了躲 在这种硬壳一般的语言背后沾沾自喜的王芫.这种 戏拟最起码让我们注意到文字― ― ―长久的禁锢带给 思想和文字的损害是同等程度的惨烈,但思想的禁 锢总是格外的触目惊心,也使人在觉察后能奋不顾 身地反抗,并且常常是不约而同的集体反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