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17-09-24

1972 年春节刚过, 一 个料峭春寒的上午,刚担任县文 教局局长的他,就走访作为直属 单位的新华书店,他穿着棉布大 衣,在书店领导顾世荣先生的陪 同下, 与全体职工一一见面. 当顾 世荣在介绍到我时顺便说: 这位 青年职工平时喜爱看书. 我看到 他的眼睛顿时放亮,立即来了兴 致,问我是否看过革命回忆录丛 书 《红旗飘飘》 ?我告诉他都已看 过, 他脸上露出了一丝惊愕, 又有 一丝怀疑, 接着问我是否看过 《跟 随周副主席十一年》 ? 我告诉他这 是周总理的原警卫参谋龙飞虎写 的,顺便说出了这本书的内容概 要, 他频频点头, 表示满意, 面试 合格 .交谈中, 我能感知他也是 认真读过这些书的.也许同是爱 书人的缘故,他从一开始对我就 有了较深的印象. 孙镇是一个书迷, 喜爱看书、 买书, 他经常光顾书店, 一则为了 工作, 但更多为了翻翻新书, 顺便 购置几本. 他对新书十分敏感, 很 关注报刊上发布的新书预告, 常 在第一时间就打电话来预订新 书, 所订购的书以文史类为主. 后来, 由于我们交往日渐频繁, 也就 较随便了, 我帮他代购新书后, 就 直接送到他家里,与他的夫人傅 茂征阿姨也认识了.他家的橱柜 里、 床头边、 饭桌上堆满了各种书 刊,不少书上都有明显阅读过的 痕迹,更令我吃惊地是他竟保存 了自创刊号起,至文革终止的整 套 《文艺报》 . 据我所知, 像他这样 勤奋地读书、 买书、 藏书的人, 在 老同志中是屈指可数的.

1974 年初冬, 孙镇专程赶到 我在州桥老街的办公室,与我随 便聊了几句后, 就直奔主题, 征求 我对工作调动的意见.说你是否 愿意转到教育工作岗位上?嘉定 很需要像你这样的历史教师, 你 可以在嘉一中或师资培训班(即 今区教师进修学院) 中选择. 当时 我满足于书店生活,一则可以方 便地看到新书;

另则书店每月有

3 元5角的附加工资(文革期间 奖金改称为附加工资) , 而教师是 没有的. 我未加慎重的思考, 当即 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他的脸上 露出了失望和惋惜. 此后, 他再也 没提这件事.由于我的无知和浅 陋, 失去了人生转折的重要契机. 如今回头看, 作为领导和旁观者, 他在当时是看得很清楚的,这个 安排也是正确的,无论从全局或 个人考量, 也许我当教师更适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教育和 文化分建两局, 孙镇主持教育局, 书店则属于文化局,他不再是我 的直接领导.后来他调任宣传部 副部长, 最后调任县政协副主席. 在政协, 他负责文史资料工作, 又 热情地鼓励我为 《嘉定文史资料》 撰稿.

2001 年, 我已调至博物馆工 作, 我的散文随笔集 《城漫笔》 付梓出版, 当即分赠他一册, 请他 教正.他非常高兴,看得十分认 真,还给我回了热情洋溢的亲笔 信, 事后他又专程赶到博物馆, 表 示他的谢意和祝贺,我们在孔庙 大成殿前合影留念. 孙镇长我十五岁, 论年齿, 他 应是我的长辈和老师,本不应由 我对他的文章说三道四.细阅书 稿, 从成文时间看, 他的文章大都 写于离休之后, 乃厚积薄发之作, 堪称 庾信文章老更成 . 《往事回 忆》 的书稿大体可分为早岁回忆、 缅怀友人以及漫游山水等三类, 这些文章是他真实的人生经历, 同时也是真心情的流露.由于工 作关系, 他曾接待过刘伯承、 徐特 立、 魏文伯、 胡厥文等政要人物;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