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7-09-22
10.

忍不住 黄照先生於1931年在广东佛山出生.自幼家境清贫,没有上过正 统学校读书,但也在「卜卜斋」念过几年书.他的父亲在一家有名的 中药堂当掌柜,职位虽不低,但赚的钱不足够让妻儿温饱. 物资短缺、百物腾贵、饥饿贫穷都是战争残酷的写照.黄先生形 容父亲忠直.在战争期间,没有想过提早向药堂要求预支薪水,到月 尾发薪金时才拿钱回家买米买粮,令家人已挨饥受饿半个月.又因通 货膨胀,虽然是月头月尾之差,有时是早晚之别,能买到的米粮份量 已少了一大截.家无粮食,母亲便拆屋取木当柴薪变卖,才有钱买米. 有一阵子,家中只可以吃到稀粥、麦糠及做肥料用的花生麸来勉强充 饥.他有一个哥哥和妹妹就是在这段时期因营养不良而饿死. 家境拮据,饥饿迫人,十二岁的黄先生,赤着脚从佛山走到广州 一家药材m工作,没有工资,只求有顿饭吃,可以维持生命活下去, 减轻父母的负担. 战争结束,黄先生随乡亲来到香港,在一茶居工作.一名茶客见 他勤奋诚实,劝他学门手艺,於是他跟了那位茶客回广州学做点心, 说是做学徒,其实是杂工.他什麽都愿意做,什麽都愿意学,但师傅 并没有直接教导或传授制糕点的功夫给他.他只有用心观察,又牢记 着师傅炮制糕点的方法,日子久了,什麽大包、叉烧包、山竹牛肉、 烧卖、鲜竹卷、擂沙汤丸、 小笼包……他都学会了. 起初做杂工没有工资,但不用愁没有饭吃.数年后,他终於有工 资了!工资的基本计算方法是根笔钡拿准.黄先生是小杂工,每 月有20斤米,大杂工则有75斤米…… 1950年初,黄先生师徒俩对当时广州的局势并没有多大信心.於 是二人拿着几件家当一起来香港找工作.抵港后不久,香港政府规定 从大陆进入香港的人士,须预先领取旅行证明书.师徒都非常庆幸可 以赶得上来港.及后,黄先生的师傅因病去世,黄先生的厨艺也渐渐 到家,可以独当一面,他当上点心师傅.辗转几十年间,他在多间酒 楼食肆干活. 1982年,黄先生在尖沙咀一家酒楼工作,有两年时间不见天日, 每天凌晨二时开工做点心,一直工作16小时,到傍晚六时才收工.期 间他往往还要赶紧应付客人的特别要求.终於他的胃出了问题.医生 怀疑他有胃癌,需要入院施手术,把部分的胃部切除. 黄先生了解到胃病与工作压力有关,也与吸烟有关,所以出院后 他不再吸烟.但是在返回工作岗位后,夥计们「死缠烂打」地不停递 烟给他,结果烟戒不成. 回想抽第一支烟时,他十七岁,是师傅递给他的.才抽了一口, 那威风飘然自我膨胀的感觉顿生,他觉得自己是成人了.当然,从来 没有人告诉过他吸烟的坏处,只有说好处:「可以提神呀!解闷呀! 放呀!……」.厨房的工作环境恶劣,空气又不流通,油烟多,炉 灶周边的气温高,像在炼狱.以吸烟为藉口,可以离开厨房,看看天 日.从此,他吸烟,也常常记得吸烟. 他所吸的烟都不用自己买.送货到厨房的商号会同时送上烟来, 楼面的夥计收了客人递来的烟,总是有剩余的,也分给厨房里的夥 计.因而可理解,为什麽饮食业员工吸烟的多的是. 黄先生工作时间长,没有空闲发展自己的兴趣.他不赌钱、不饮 酒、吃东西不,一饭一汤已满足.衣裤鞋袜都是妻子给他挑的. 她买什麽,他就穿什麽.妻子爱护他,见他没有嗜好,只爱吸烟,所 以不忍劝他戒烟.他的子女十分孝顺,知道父亲多年劬劳养育,也不 敢叫他戒烟.只有纯真的外孙多次喊叫:「公公不要抽烟呀!」 岁月催人老,他的身体对烟草的反应渐渐大了.他常常喉咙不适, 痰多咳嗽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时移世易,大众对吸烟者的忍耐力也少 了.当他吸烟时,周边的人都会用手拨开他吐出来的烟雾,他的外孙 也不例外,有些人更用不屑的眼光回头看著他.他想:应该戒烟了. 但他还没有付诸行动. 终於,在一次他接受健康检查时,护士知道他吸烟,便邀请他参 加戒烟班.在戒烟班里,护士及其他的学员为他作见证人,他签名承 诺戒烟瘾.当天回家后他就再没有吸烟了. 黄先生坦白地说,他自尊心强,不愿护士及其他戒烟组员批评他 是一个 「反口覆舌」 的人,虽然也有想再吸烟的时候,但他提醒自己, 要坚持,要忍着.最后,他成功摆脱了五十多年的烟瘾!现在你不能 哄诱他吸烟了.一是因为烟不好吸;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