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2017-09-11
(明报:

2004 年7月25 日文:陈嘉铭) 冲出超市 做个自主地球人 最近走进杂货商m、连锁超市,我都被店员跟踪,以为我意图不轨;

其实我在望 与被望之间 , 目的只为考察民情 , 了解内地问题食物在港的售卖情况 .

惊人发现, 是毒金针霉米粉陆续有来,但平民百姓依然乐此不疲,一方面在报刊访问中对记 者狠狠批判,另一方面又可在超市若无其事,充当格价专员,「保证至抵」,只 要便宜,信心爆棚. 我想,香港人未必真的对内地出品全无信心,当然偶有昙花一现的恐慌,但三五 七日之后便似乎记忆更新,忘记不幸;

内地出品毕竟仍有市场,视乎顾客心意 -- 可以抗拒 , 也司以接受 . 问题香港与文化认同 , 大体都恍如超级市场的满目琳琅, 无穷选择;

顾客即使行动一致,背后理由可以千头万绪.这或许正是文化大熔炉 的特性,因此香港可以口啃问题食物,同时品尝《十面埋伏》. 外国人合资,中国人创作的《十面埋伏》,在香港适逢

8 号风球,7 月16 日在 香港刚上画翌日便占尽优势,香港人突然提早下班,进占茶楼与戏院,消化虾饺 与刘华.内地出产有上品,《十面埋伏》会是例子,姑勿论幽源饺绾谓宕宋 事生非,《十面埋伏》的可堪玩味,仍有待开发.故事说刘德华及金城武两位捕 头,为追捕反朝廷头目,不惜由失明小妹章子怡入手:金扮作向章投诚,却不知 刘原是对方派到官府的「卧底」,《无间道》的爱情版,由两男一女拉锯开始, 雪地作结,似乎暗示掩饰的身分与情爱,都是冰封三尺. 加油添醋看《十面埋伏》 因为「卧底」 ,对《十面埋伏》的阅读,可以加油添醋,顺理成章.你可以在刘、 金与章

3 人选出一个最能代表香港人的角色吗?我想当然地因港人背景自处为 刘德华,而内地的章子怡,与混血的金城武,都不是我的认同对象;

然后我所阅 读到的,是刘德华的左右为难,一方面想再爱同门小妹,却又痛恨官府兄弟,很 有香港人的边缘无奈,不能全盘拥抱祖国(章子怡),却又难舍殖民习性(金城武). 然而我的想法瞬间又被自己推翻,想像金城武更像港人,虚假投诚与倾心爱慕令 他痛苦,香港大想放下过去,重新上路,就像他想离弃官府/刘德华,恋慕敌人/ 章子怡;

爱恨缠绵,前世今生,也是香港人回归

7 年的写照. 重重港人身分解读,是我的刻意经营,想说明的,正是身分与文化的多面性.两 男一女的故事 , 你可以想到杜鲁福的 《组与占》 ,也可以想到黑泽明的 《罗生门》 ;

对於被社会问题缠绕的香港人,或许只会想到中国、香港与西方(英美)的三角关 系,又或想到官方、民间与传媒对文化认同的上下对垒(见明报

7 月11 日拙作 《港 人身分拉锯》).总之各有各说法,也各自各精彩:刘德华、金城武和章子怡各 有隐瞒,各有说词,如张艺谋的前作《英雄》,刺秦与否谁是谁非,对照现实永 远是罗生门,比杜鲁福和黑泽明的电影更有色彩. 文化身分认同如超市 所以香港人可以继续傻笑与进食,因为香港是一个「文化超市(Cultural Supermarket)」 ,色彩斑斓.中文大学的人类学家 Gordon Mathews (麦高登) 在2000 年便在伦敦出版了《Global Culture/lndividual Identity: Searching for Home in the Cultural Supermarket》一书,撰文演绎「文化超市」,借超级市场比喻身分认同. 超级市场,货品令人目不暇给,应有尽有,而只要银包有预算,每位顾客总可自 由选购.文化与身分认同,大千世界,也与超级市场相映成趣,原因莫过於全球 化的开到荼蘼,身分建构,千丝万缕,如流通货品 -- 世界各地超市大同小异, 货品接近,身分亦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