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2017-09-02
41

2012 No.

4 江桥画报 历史历史HISTORYHISTORYJIANGQIAOJIANGQIAO40

2012 No.4 江桥画报 李流芳(1575-1629),字茂宰,又 字长蘅,号檀园、香海、泡庵,晚号慎娱 居士.檀园主人,居嘉定南翔.与唐时 升、娄坚、程嘉燧并称"嘉定四先生", 与钱谦益友善.在晚明与董其昌、陈继儒 等人被称为"画中九友".李流芳擅画山 水,笔墨苍劲腾逸,气韵俊爽.绘画风格 近黄公望.李流芳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举 人,诗词、文赋气畅意深,文辞典雅,书 法轻松舒畅,刚健婀娜,得苏东坡笔意. 明朝天启二年(1622),李流芳进京会 试,闻听宦官魏忠贤专权排斥异己,义愤 填膺,赋诗离去,从此专事书画创作、文 化研究.著有《檀园集》. 张廷(生?――卒1624年) 字子薪居屯桥 痛失好友 有的日子,对于有些人来说注定是 刻骨铭心的. 大明天启四年(1624)8月的某一 天,对于李流芳来说又是一个极为悲痛 的日子.前段日子,这位诗人、画家还徜 徉在杭州的山水之间,沉醉于西子湖风和 日丽的江南春夏美景,高朋满座,饮酒赋 诗作画,乐不开怀.没曾想,8月回到嘉 定南翔,却得知好友张子薪已于半年前去 世,如今子薪的坟墓上已经茅草没足.这 个现实,让一向视友如命的李流芳内心大 恸.他一时缓不过神来,这次真不该出门 啊,对于没有能在最后时刻守在好友身 边,李流芳泪流满面,痛悔莫及. 感情甚笃 张子薪家住屯桥(现江桥镇火线 村),李流芳家住南翔北市.每每来往, 都是李流芳一叶扁舟,从横沥河拐入封 家浜,往西,若逢潮退水落,不消半个 时辰即可到达屯桥.你来我往,张子薪、 李流芳情意益笃.李流芳曾表示:里\ 之友、昔惟三人(汪明际、吴耕远、潘景 升)最后得子(张子薪)久而益亲."一 日不见(张子薪),忽忽若失."但张 子薪身体一向不好,经常抱病在家,极少 远行,故而两人之间的往来,李流芳去屯 桥居多,张子薪到南翔少."一味之甘, 一花之开",双方便飞书相报,流芳时时 勤舟揖屯桥之畔造访张子薪,以至于屯桥 村里的老婆婆、阿姨、孩童都与李流芳面 熟.老媪老远看见,便热情招呼,儿童大 呼小叫,奔走报与张子薪接客.李流芳还 曾说,张子薪这样的人,千万人里一人. 甚至说,子薪已死,我眼里已看不到张子 薪,我的余年还有谁能与之快乐相处呢? 名士布衣 屯桥的张家,出自宋代理学家张载 (号横渠)之后,史称d伯.到了明朝, 张梓、张,一为嘉靖年间鸿胪寺署丞(掌管朝会、筵席、祭祀 赞相礼仪),一为南京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族中多有张崇鲁等文 人名士,在当地亦属名门望族.然而,张子薪除了工诗文之外, 却是一个典型的布衣文士,家资仅有屋3间、园数亩而已.李流芳 说他"富贵寿考、子孙衍蕃、诸福之中、子无一焉." 属"贫下 中农". 而李流芳在当时却是名满天下的诗画"明星".据嘉定知县 谢三宾记述,"长蘅(李流芳)累世簪缨,科名二十载、文字书 画、绚烂海内、其徒盗窃名姓及横炫售者,犹足以奉父母、活妻 子."意思是,李家几世做官,流芳中举20多年,文章书画,才06 一日不见,忽忽若失 文/李宁 ――李流芳与张子薪的故事 张子薪家住屯桥(现江桥镇火线村),李流芳家 住南翔北市.2人每每来往,都是李流芳一叶扁舟,从 横沥河拐入封家浜,不消半个时辰即可到达屯桥. 艺出众,海内有名.若社会上同行剽窃其作品,冒用其姓名 或炫耀卖其画,足以养家糊口,甚至过得滋润.可见当时李 流芳的知名度,不亚于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 相当于李流芳的知名,张子薪是个无名小辈.在艺术建 树上,志书称其"工诗文"之外再无他述,然而,他为人不 俗.志书也称:屯桥,是明季高士居住的地方.所谓高士, 即是志行高尚的读书人也.而李流芳也是性情中人,"遇不 平事、无问朝野,辄义形于色……或发词偏宕或诗文感愤. 类于骂讥嘲谑." 最能显示李流芳性格的,还是那一次,地方官员在苏州 为奸相魏忠贤造生祠:许多地方官员纷纷前去参拜,谢知县 一时为难,与李流芳说起这事,想听听他这位在野人士的意 见.李流芳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地说,"拜是一时事,不拜 是千古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从中看出, 李流芳与张子薪情谊之基石是建立在道德品行之上的.在李 流芳眼里,张子薪是个表里如一的人,"直肠如注,一言非 议,头面发赤,子之介性,百炼钢铁,箪瓢屡空,嗟来弗 屑,嗟乎,子真道器."意思说:张子薪是个老实人,心里 想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若有人说出不符合道义的话,就会 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性格耿直如铁,即是家里断粮,也不会 去求人乞食,他是个坚守道德的人,李流芳也同情他"不能 度世",两人"情谊益深". 李流芳画像 李流芳画作 李流芳著作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