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2017-09-0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 月即飞雪 可见古代冬天有多漫 长.

而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 吹落轩辕台 更看出古时冬天何 其寒冷.如此漫长寒冷的冬天, 古人是如何度过的? 原始社会初期,我们祖先就 开始以火取暖.后来,为了能随 意挪动火堆,把火放到烧制的陶 器里,这个陶器叫炉或灶. 秦汉时期,主要依靠 壁炉 和 火墙 取暖.火墙是 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 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以取 暖.东汉 《西京赋》 有载 朝堂承东,温调延北 说到了 温室 . 汉代便有了温室殿,是皇 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防 寒保温的设备. 《西京杂记》 载:温室殿的墙壁用花椒和泥 土涂的,壁面披挂锦绣,设有 屏风与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 毛毯.汉代另有宫殿名为椒房 殿,原来花椒也能取暖. 《汉 宫仪》 称 皇后称椒房,以椒 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 .这种 以椒涂室的取暖方法,一直被 后人效仿. 古人取暖大都使用木炭,平 常百姓家就有火盆、熏炉、手炉、 足炉等.火盆是铜或铁制成的. 熏炉就是外面加上一个笼罩, 下部为盆,上部为罩,贵族家 中一般使用铜质的,民间多用 陶土和铁质的.手炉是方便手 握的小火炉,内置炭火,炉外 加罩,形状多样.足炉比手炉 大,是用锡或铜制成,民间称 汤婆子 ,装上热水,可以放 到被窝里焐脚,与现代的热水 袋雷同. 到了唐代,经济繁荣,皇宫用炭比百姓要讲究的多.《开元天宝遗事 》 记载: 西凉 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 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 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 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 近也. 皇宫取暖用的是西凉国 进贡的 进口瑞炭 .唐玄宗的 宰相杨国忠家取暖时,用蜂蜜 将炭屑捏成双凤形,烧时再用 白檀木铺在炉底,这样余灰不 会杂染.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面对酷 寒漫长的冬天,我们的祖先用智 慧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取暖工具与 方法,实在令人惊叹.这些智慧 是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 文雪梅 诗情画意 秋水共长天 李海波 摄 百草园

4 版2015 年11 月23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梁健亮 jqbtougao@163.com 本报地址院 延安中路

839 号15 楼 江桥新闻中心院 江桥镇华江路

129 弄1号楼 邮编院201803 电话院59145685 总第

2398 期 印刷院 劳动报印务中心 故乡的芦苇 我迷恋故乡的芦苇袁 她是一幅壮丽的画袁 我迷恋故乡的芦苇袁 她是一首美妙的诗袁 我迷恋故乡的芦苇袁 她是一曲动听的歌袁 我迷恋故乡的芦苇袁 她是一道绿色的墙噎噎. 不知何故,故乡昔日的芦苇 总时时在我的面前摇曳,挥之不 去.在偌大的上海,水系密布, 河浜水道,弯弯曲曲,生芦苇, 开芦花本是寻常之物,实未引起 我的在意,可不知怎的,唯独故 乡的芦苇芦花,总在我的面前展 现,总让我由衷地觉得她们是最 美的、最动人的、最值得我称赞 的. 想当年,乡民们为了防止浜 岸坍塌连带到自家在浜岸上的田 地,各自在田头上种上了芦苇来 固岸护田,想不到这芦苇有惊人 的繁殖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当 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老根上尖尖 的芦芽便伸腰直腿地破土而出. 那白里透红,紫里带青的芦芽抗 击着狂风暴雨,雷鸣电闪的肆虐 和烈日似火的烤烧,盘根错节地 牢牢拥抱住大地,顽强地拓展 开,延伸着,日夜不停地茁壮成 长,只不过

三、四年的功夫,浜 的两岸竟已长满了蓬勃兴旺的芦 苇,齐刷刷地成了一道厚实无虚 的绿色护墙.从此她不管白天黑 夜、风狂雨聚、寒刀霜剑,总是 傲然挺立在岸边,尤是一支意志 坚定的忠诚卫队在履行自己的职 责.她既有效地保护了岸田,解 除了乡民心中的忧虑,又使浜显 得格外的水碧幽静.尤如一块巨 大的碧玉铺展在万顷良田,给田 园风光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令我 百看不厌! 芦苇的存在极大地美化了浜 的环境,净化了浜的水质.吸引 了许多鸟儿来浜里栖息.那些不 知名的鸟儿时而从芦苇深处腾空 飞起,带着几朵水花远去,一眨 眼又从天而降,掠过水面,随着 青蛙的一阵惊跳,落入了芦苇丛 里,你休想捉到它们,只能任它 们去悠哉乐哉! 芦苇在轻蔓柔和的风中摇曳 时,浜的两岸似乎在不断翻腾着 绿色波浪.那芦叶相互摩擦而日 夜不息地发出的 OO@@ 的 声音,尤如在向乡民们诉说自己 的心声,让我百听不嫌,听之心 悦,使浜连同周边的村庄都变得 风韵诱人.它开的花一色的银 白,洁净而素雅,一簇簇顶在枝 头上的芦花汇成一片,尤如雪覆 的银色世界,凭借风力,演化成 白色波涛涌向天际,随风飘扬的 花絮尤如大雪纷飞,在如血的残 阳里沐浴着万道金光,显得何等 的壮丽奇趣. 当端午节来临时,上芦林 里去挑剪芦叶来准备过端午节 裹粽籽的婆妈婶嫂,从早到晚 络绎不绝.到了深秋芦花变老 后,许多乡民就去拔芦花来扎 芦花扫帚和芦花掸子.我和小 伙伴们拿芦花做个圆圈套在头 上、手持 红缨枪 扮作小八 路,做打日本鬼子的游戏,还 去芦苇丛里寻鸟窝、拾鸟蛋, 芦苇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到了 寒冬腊月,野外风寒霜凝,百 花凋谢,草木枯黄.我看干枯 的芦叶在沙沙地飘落,堆积在 自己的根基里,为自己来年蓄 势待发,为后代的繁衍发展备 养料,为育沃土作无私的奉献. 此刻一首叫 《芦花》 的歌曲在 我心中油然升起: 芦花白, 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 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 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 《 诗经.国风.秦风》 中的 名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记得有 位法国哲学家曾经说过: 人 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 上述把 芦苇不以色彩浓香诱人,兴亦 高洁,败亦高洁,淳朴厚道, 坦然无邪,美到极致的天性作 了真实生动的刻划.古人有 四美 之誉:锥子之心,美在 无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