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2017-08-26

9 4 ・ 钢铁第40 卷表1层流冷却过程的控制结果 Table

1 Control results of laminar cooling process 炉号 钢种 厚度/ mm 开冷温度/ ℃ 终冷设定温度/ ℃ 终冷实测温度/ ℃ 3B8699P77_1 Q235B 20.

00 790.

67 672.

00 678.

32 3B8699P77_2 Q235B 20.

00 831.

54 672.

00 671.

79 3B8699P77_3 Q235B 20.

00 820.

23 672.

00 677.

49 3B8699P77_4 Q235B 20.

00 824.

35 672.

00 676.

53 2 H445_1 Q235B 40.

00 835.

88 650.

00 653.

06 2 H445_2 Q235B 40.

00 838.

78 650.

00 658.

82 2 H445_3 Q235B 40.

00 829.

80 650.

00 642.

06 2 H445_4 Q235B 40.

00 841.

97 650.

00 651.

36 3B8438P38_1 Q345B 20.

00 825.

42 666.

00 668.

72 3B8438P38_2 Q345B 20.

00 830.

48 666.

00 663.

97 3B8438P38_3 Q345B 20.

00 845.

05 666.

00 677.

68 3B8438P38_4 Q345B 20.

00 837.

76 666.

00 668.

39 4A23P81A_1 Q345B 40.

00 834.

72 655.

00 656.

38 4A23P81A_2 Q345B 40.

00 843.

71 655.

00 663.

35 4A23P81A_3 Q345B 40.

00 840.

81 655.

00 645.

94 4A23P81A_4 Q345B 40.

00 819.

94 655.

00 650.

89 变化更加接近实际和平滑 ,对下一块钢的学习系数 取最近冷却的 n 块钢的修正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在 实际生产中 , n 值稍取大一点 ,取为 10.因此 ,第n+1块钢的学习系数表达式为 : A ( n + 1) = a(10) *A ( n) + a(9) *A ( n - 1) + , …, + a(1) *A ( n - 9) (9) 式中 A ( n) ― ― ― 第n块钢的自学习系数 ;

a( i) ― ― ― 最近冷却的第 i 块钢的自学习系 数的权重 ,权重按钢板冷却时间的 先后进行分配.第10 块钢表示当 前正在冷却的钢. 为了适应中厚板生产的特点 ,权重 a( i) 根据数 据的先后取不同的权值.给新数据以较大的权重 , 给陈旧的数据以较小的权重.较大程度地利用新数 据来改变自学习系数 ,使热交换系数适应当前的过 程状态[4 ] .a( i) 的表达式如下 : a( i) = 0.

5 (10- i) *[1.

0 - min(1.

0 , t(10) - t( i)

3600 ) ] (10) 式中 min(1.

0 , t(10) - t( i)

3600 ) ― ― ― 一个求小函数 ;

t( i) ― ― ― 第i块钢冷却的 时刻. 如果第 i 块钢距当前冷却钢的时间相差大于

1 h ,则第 i 块钢的权重 a ( i) 为0.当前钢的权重 a (10) 为1,以后各块钢权重依次递减. 将a( i) 带入式 (9) ,联立式 (7) ,得到下一块钢 的自学习系数即为 : h

3 = A ( n + 1) *h( n) (11) 为了使自学习的结果更加有效 ,对钢种、 钢板厚 度和终冷温度等进行层别细化 ,对同一层别的钢板 进行自学习修正计算.表1列出了层流冷却模型采 用自学习后终冷温度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的比较. 层流冷却模型引入自学习修正前 ,钢板目标终 冷温度控制在 ±

20 ℃ 的合格率为

83143 %.模型引 入自学习修正后 ,合格率达到了

95154 %.层流冷 却系统对钢板长度方向采用分段控制 ,引入自学习 修正后 ,钢板的纵向温度均匀性也有了大幅提高. 钢板的纵向温度可以控制在 ±10 ℃.图2是层流 冷却系统对一块钢板的冷却效果图. 图2层流冷却系统的应用效果 Fig.

2 Application of laminar cooling system (下转第

75 页) ・

0 5 ・ 第6期李平和等 :高性能耐火耐候建筑结构用钢的显微组织研究 持正火态的分布状态 ,没有发生分解.M/ A 岛和大 量的可动位错可以降低屈强比 ,满足该钢 ReL / Rm ≤

018 的要求.可见 ,在该温度范围内 ,2 组试样所用 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和亚结构没有明显差异 ,即说明 , 设计成分的钢工艺敏感性低 ,在较宽的正火 + 回火 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高性能耐火耐候建筑结构用钢 的组织. 由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