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2017-04-16
汪爱娟从一个 药罐 子 病秧子 ,靠娘家接济,到今天能住上新房,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她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都得益于党的 扶贫政策.

1967 年出生的汪爱娟是歙县徽城镇南源口村小梅口人, 丈夫早年去 世,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因长期生病,不能劳动,导致家庭贫困, 她是典型 的因病致贫户.

20 岁那年,她总感身体不适,母亲只能带她到土医生那里看病,一直不见好转,成了当地有名的 药罐子 .经人介绍,27 岁的她嫁给方锦华.方锦华兄弟多,家贫,没能力给她调理.因身体差,小孩足月出生也只有3斤多.就这样,方锦华在外打工赚着微薄收入,汪爱娟拖着病体在家带小孩,干点农活补贴家用.一次,方锦华因受伤没及时医治,背脊颈部主动脉血块形成血瘤.因穷,再加上血瘤手术风险性大, 方锦华在 医院只待了十几天就回家.次年, 方锦华病情恶 化,离她而去.当时,汪爱娟只有

38 岁, 女儿 8岁. 汪爱娟伤心时带女儿回娘家住一段时间, 等心情调整好了再回家.日常生活上, 她除买点米 面,基本不买菜,靠着自家种的蔬菜和娘家偶尔的贴补过日子.小孩读书也都是在外婆家吃饭, 晚上才回家简单吃点.女儿方承丽从

9 岁开始就 帮妈妈种地、采茶等,显得格外懂事.

2014 年, 她申报贫困 户,由此生活开始好转.扶贫工作队、 南源口村委 会及帮扶责任人多次入户, 谈心谈话, 分析困难, 实施帮扶措施.首先是落实低保,从30 元/月增加到现在的

264 元/月;

第二是就业帮扶.在村两委干部帮助下, 她女儿被 介绍学裁缝, 一年打工纯 收入就有两万多元,近3年每年还有省外务工交通补助和自主培训补助;

第三是小额信贷帮扶.2016 年, 她家成为第一批 小额信贷户, 获分红

2500 元;

四是健康帮扶.随着 年龄增长, 汪爱娟体质越 来越差, 全身浮肿疑似尿 毒症,走路相当吃力,从家里到杭徽公路十几分钟,她要走一个多小时.扶贫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掌握情况后立即与城关医院对接.为打消她的顾虑, 扶贫工作队向她 宣传

351 及

180 等扶健康扶贫政策.2017 年6月,扶贫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及她女儿一起带汪爱娟到城关医院就诊, 后转到县医院.经过19 天治疗, 汪爱娟病明显好 转, 浮肿消退许多.最终 结账时住院花费1万多元, 报销后汪爱娟个人才 支付千元左右.现在, 她还能到地里干稍轻点的农活;

五是产业帮扶.汪 爱娟家茶叶地较偏远, 因她身体不好,已荒废多年.在扶贫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帮助下, 她一点 点开垦,种上优质茶苗,今年获1000 多元净利润;

六是实用技术帮扶.今年,扶贫工作队与县妇联对接,组织贫困户报名参加育婴实用技术培训,汪爱娟积极参与,获得800 元务工和交通补助;

七是危房改造帮扶.汪爱娟家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年久失修,相当破旧,屋顶多处漏水.扶贫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向她讲解危房改造政策, 并帮她申请贫困 户危房改造.2017 年7月, 她家拆除旧房.现在 新房建好, 镇政府验收后 补贴

2 万元. 真心帮扶, 汪爱娟家 逐渐走上阳光大道. 日前, 北京的朱甜生 激动地说: 是黄山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了我两次生命, 我要永远记 住!

66 岁的朱甜生原籍黄山市, 因外出求学和就 业, 他和弟弟分别落户北 京与合肥.3年前,到龄退休的弟弟因儿子在北京工作, 自然将医保定点 医院转到北京.4 年前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