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2017-03-22
秦新 文/摄 绿绿的茶园,神秘的古寨,美丽的村庄 …… 山腰上采茶姑娘们采摘着鲜嫩的茶叶, 茶庄里五湖四海的游客品茶赏景,古 老曾家寨钟声响耳,退耕茶农阮班友正忙 着招呼远来的客人, 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 湖北 省十 堰市竹溪县 汇湾镇双竹园村曾家古寨的景象. 荒山坡地芭茅疯长, 水土流失人穷林 少,这是

20 年前汇湾镇双竹园村的真实写 照. 当时, 汇湾镇农民守着祖辈的几亩薄 地 ,收 入靠天吃饭,每 年人均经济收入不足1000 元,广大农户十分贫穷. 竹溪结合 县情民意,引导广大退耕农户在坡耕地中 种植以茶 叶 、核 桃 为主 的经济林,栽 植杉木、杜仲、漆树、刺槐、楠木等林木,使一片 片荒山坡地重新披上了绿装,帮助农户找 到了脱贫致富 法宝 ,昔日荒山秃岭焕然 一新,农 户腰包鼓起来了,为 山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自2000 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 竹溪退耕还林面积已达 40.89 万亩, 退耕 林农户也实现增收. 我们以种植经济林为 主, 村民们在自家坡耕地中种植了茶叶、 杜仲、漆树、板栗等,这些经济树种成林后, 亩均纯收入预计有

3000 多元.我还成立了 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办了农家乐. 阮 班友说. 阮班友只是竹溪县4万多退耕农户中的一个代表,他以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为依 托 ,承 包荒山坡地,流 转退耕农户土地,种 茶 、加 工 、售 茶 ,走 茶旅融和发展之 路,阐释了 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 念.退耕还林寻出路

20 年前的阮班友是双竹园村书记,同全村农 户一样,过着 脸 朝黄土背朝天,一 年到头不见钱 生 活 ,守 着十几亩薄地,靠 种植玉米和洋芋维持生计,遇 上雨水多的年份,山 体滑坡、泥 石流严重,辛苦一年的庄稼颗粒无收.现 如今,在 阮班友的带动下,农 户栽植茶树,成 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人 均年收入达8000 元左右.自2000 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 林 ,加 之 竹溪地 处秦巴山区,是 全省最边远的山区林业大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重要水源区,竹溪县委 、县政 府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确 立了 产业富 县,生态立县 战略思维,将 退耕还林作为全 县的重点工作来抓,鼓励大家发展其他生态产业. 刚开始,农户不能接受自己祖祖辈辈 求生存的土地拿来栽树,担心以后没有了 土地,生计怎么办? 万一国家不给补助怎 么办? 阮班友作为全村 掌 舵人 ,针对农户的担忧,经 过深思熟虑后,认 为退耕还林将会给全村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商机,他 率先把自己21 亩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地,并 进行小班规划设计,打 消农户顾虑.他 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村民 ,停耕后的土地不但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还可以栽 植茶树等林木给自己带来经济收入.在 阮班友的带动下,广 大农户纷纷响应号召,自觉把自家的坡耕地拿出来进行植树造林 . 山坡种茶惠林农 坡耕地经过林业技术员规划设计后, 阮班友带领全体退耕农户奋战在退耕还林的最前沿, 按照技术员的施工标准,开 展整地栽植造林, 在坡耕地中栽植杜仲、 茶叶等. 双竹园村四周山坡渐渐披上了新 绿,退耕户的茶园栽植

3 年后就开始有收 益,6-15 年进入盛产期. 为了把广大零星退耕茶农茶园进行统一包装管理,打造茶 叶品牌,提 升茶叶质量.

2013 年,阮班友组织

15 名退耕茶农 注册资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