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7-03-22
简报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第3期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费孝通学术基金

94 年5月6日 目录鼓励和支持农民放手发展庭院经济 中共孝感地委 编者的话 【来信选登】 小城镇依然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 编者按 鼓励和支持农民放手发展庭院经济 中共孝感地委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自主生产经营意识的增强,我区农民充分利用自 然资源、利用剩余劳力、利用闲暇时间和可利用的空间,发展庭院种养业和加工业.

我区各 级党政组织,为了把农民搞富,因势利导,从政策上鼓励,从物资、技术上扶持,从服务上 配套,使全区庭院经济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一、发展庭院经济成为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1、庭院种养业产值在多种经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多种经营中占大头的禽畜主要是 分户养殖,全区禽畜年末存栏总量,1992年比1980增加1.5 倍;

全区庭院种养业产值,1992年比1980年增加2.1倍,在多种经营中的比重由 1980年的20%左右, 上升到1992年的54.4%, 有的乡镇和村占到70%以上.

2、村庄闲隙土地和农户富余房屋利用率逐步提高.全区35246个自然村,可利用 的村庄土地(包括水面)43.87万亩,户均0.39亩,许多农民在 小舞台 上 唱大戏 , 在有限的庭院栽果、种花、兴蘑菇、喂禽畜、挖池养鱼,室内室外,地面空间一起利用.目前,可开发的村庄土地利用率达到49.7%, 比1980年提高约25个百分点.有些农户还租公房、借私房养鸡、养鸟、养珍稀动物, 初步形成见缝插针,开发庭院的可喜局面.

3、庭院经营成为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庭院面积虽小,但其种养业和加工业收入 比大田粮棉油高得多.根据对700个农户调查,1992年人均纯收入中,庭院经营收入 占26.1%,比重仅次于大田承包收入,比其他

二、三产业收入和集体企业分配都高,出 现了一批庭院经营人均纯收入比较高的带头户.全区1992年庭院经营人均纯收入300 元以上的农户有13.24万户.有的农户说: 各项负担靠大田,个人花钱靠庭院.

4、庭院生产经营成为消化劳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特点:一是可充分利用劳力的闲 暇时间;

二是给老人、小孩等辅助劳力提供了创造财富的场所;

三是可以承载吸引部分有技 术、有特长的专业劳力.据推算,目前全区庭院消化劳动力约42.37万个,占全区农业剩 余劳力的52%.

5、庭院生产的门类比较齐全,品种较多,主要产品商品率比重较大,对满足市场需求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92年全区种养业商品率看,生猪庭院出栏占98.4%;

家禽 庭院提供占98.7%;

鲜果庭院出售占38%,其它珍特养殖如貂、兔、鳝、鳖、王鸽、鹦 鹉几乎都是庭院提供的.

二、全区庭院经济由星星点点, 五花八门 逐步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联村一业的区 域规模发展 孝感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各地社会经济资源也有优劣,农民生产技能、 特长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各地农民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发展适宜的项目和品种.许多地方 开始是星星点点, 五花八门 .但是农民逐渐认识到,庭院生产经营要走向市场,产品不断 打开销路,必须形成区域性的规模生产.于是,围绕主导行业和主导产品,自然地出现了一 个或几个能人带动一村,一村带动一片,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业,数村一品或一业的局面.举 几例: 云梦县农民养鹦鹉,最初是隔蒲潭镇在徐村的退伍军人左腊祥带头,其他农民看到养鹦 鹉赚钱,很快大徐村40%的农户学着养,先在云梦城关卖,再到武汉卖,进而又到全国各 地大中城市卖.鹦鹉的市场广阔,是因为可以满足人们观赏、逗趣和做生、祝寿、许愿时 放生 的心理需求,每对鹦鹉售价4元左右,珍奇品种也只有20元至30元,城里人消费得 起.从1985年开始,鹦鹉养殖从一个村逐渐发展到周围5个村,从隔潭镇扩大到临近的 城关、伍洛镇,品种由一般的虎皮鹦鹉发展到十姊妹牡丹、文鸟、木师鹦鹉等名贵品种.相 伴而生的饲料采购供应、鸟笼生产、鹦鹉运销形成了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去年云梦县的隔蒲 镇、伍洛镇、城关镇鹦鹉生产鸟达到40多万对,出笼商品鸟340多万对,成为全国最大 的鹦鹉生产地. 广水市吴店镇土门村七组农民刘礼恕全家10口人,8个劳动力,承包耕地7.5亩,栽 泡桐、杉树、桃树、板栗等十多种树,又在林果中间套种药材、烟叶、蔬菜、花生、茶叶, 1989年部分受益, 纯收入达到7290元. 村里的农民看到在房前屋后兴药种果有搞头, 就纷纷效仿.刘礼恕又趁势开垦山场,生产种苗向群众提供.到92年,全村405户有3 64户开发庭院981亩,户均2.2亩,加上庭院养殖,人均庭院经济纯收入329元. 这个镇的农民从土门村的发展看到庭院开发的潜力和希望,就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选择庭 院生产项目.楼子湾村庭院面积较大的第二组34户,户均庭院面积5.2亩,以发展林果 为主,已栽各类果树117亩,栽用材林树种61亩,92年产各类鲜果24 万斤,加上庭院其它收入,庭院产品销售收入户均2629元.庭院土地较窄但山场较宽, 麻栎树较多的三组和七组就在房前屋后搭棚着重发展香菇,去年户均销售收入1880元. 汉川县庙头镇的白兰花、茉莉花、黄花的生产面积,92年达到7000亩,其中黄花 6300亩,白兰花500亩,茉莉花200亩, 三花 销售收入 900万元,占全镇多种经营产品销售收入的60%多.这个镇的 三花 生产最初是该镇 的金四村的赵方远、梁边城等八个农民率先搞起来.1987年,这八个农民在外地做生意 时,打听到市场对 三花 需求的信息,就从广东和武汉东西湖苗木公司购回种苗,在房前 屋后进行繁殖试种, 将白兰花和茉莉花运到武汉的花茶加工厂, 每公斤鲜花售价6元到7元, 效益可观.黄花先是被当食品卖,后来打听到黄花是军马催膘的好饲料,就到新疆、内蒙等 地部队去推销,果然需求量很大,他们就把房前屋后的 三花 生产扩大到承包耕地上.由 于这个镇近80%的耕地是飞沙地、夹沙地和赤沙地,种棉花单产低、效益差,而种黄花亩 收入可超800元,是种植棉花收入的三倍多,这样一个生财之道,很快就在金四村推广开 了,去年全村的 三花 面积达到1580亩,收入162万元,产值占农业产值的92%. 农民种 三花 越种越精,他们利用作物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将 三花 与蔬菜、花生等作 物套种.以前只卖鲜花到武汉,运销不便,不仅鲜花难以保鲜,而且价值不高,为了进一步 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村集体与农民合股兴办了三个花茶加工厂.汉川不产茶,他们就与产茶 比较多的蒲圻、崇阳、湖南等地的茶厂联营,运进青茶,加工花茶,去年加工15万公斤, 使黄花每公斤由6元多增值到10元左右.仅此一项花农增收10万余元.去年金四村人均 收入1500多元,其中 三花 收入就接近1000元. 类似上述庭院种养加工基本形成一村或数村区域规模,产品具有一定市场,庭院收入超 过农民大田收入的典型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服装专业村、竹篾专业村、豆腐专业 村、养鸭专业村、食用菌专业村等四十多个,都是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村出一品, 形成了拳头产品. 形成一村一品和区域生产规模,大量的是依托本地资源发展起来的,也有的是继承和发 展传统手工技艺壮大起来的.如云梦县不产竹篾,但该县的隔蒲镇么屋村有一百多年的竹篾 加工历史,手工匠人较多,以么屋村为辐射点,逐步发展到八个行政村,7650多个专业 劳力从业,每年购销额1800多万元.有的是瞄准市场发展起来的.象汉川县马鞍乡的服 装、 庙头镇的 三花 、 原孝感市杨店镇爱国村养甲鱼等就是这种情况. 还有的是自然环境 逼 出来的,象汉北河沿岸的草袋业,由于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涝灾,农民要常备草袋防洪.政 策放宽以后,农民织草袋由自备自用转为商品生产,逐渐扩大生产区域和规模.现在汉北河 沿线五个湖区乡镇六万多主辅劳力,利用丰富的稻草资源,年加工草袋二百多万条.199 1年我国部分省份遭受洪涝灾害,这里的草袋除满足本省外,源源不断运往江苏、安徽等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