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人间点评 2017-03-21
13 新华每日电讯/2019.

4.19/星期五 本刊主编:易艳刚 值班责编:刘晶瑶 、刘婧宇 版式设计:陈琰泽 实习生:韩明哲 版第63 期 建设崇尚 讲理 的社会

15 微信公号: xhmrdxwx

电话: (010 )

63076340 浙江村重生记20 世纪

80 年代 , 温州地区农民 扎堆北京大红门地区 , 从事服装加工 和销售 , 逐步形成了 浙江村 . 到21 世纪初 , 这里成为长江以北地区最大 的服装集散市场. 带来繁荣的同时, 人 员大量聚集也带来了 大城市病 , 社 会治理一直是大红门地区的难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疏解北京非首 都功能 , 大红门 浙江村 等批发市场 成为疏解的重点 疏解 , 并不是单纯地让商户离开 北京 , 重要的是为商户找一个更好的 发展承接地 . 嫁女儿的心态 , 南苑- 大红门地区疏整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 任杨铁梅一直这么形容 . '

浙江村'

存 在了三十多年 , 不能因为北京的疏整 促行动 , 就让商户们有了被抛弃的感 觉. 于是 , 杨铁梅带着商户跑遍了河 北沧州 、 廊坊永清 、 天津西青 、 河北石 家庄, 还有白沟 、 燕郊 就这样 , 在沧州明珠(国际)商贸 城,在廊坊永清 云裳小镇 ……由大 红门原 浙江村 商户组成的商业区 , 商户们都迎来了自己的新商机与新生 活.在北京 , 眼见着道路通了 、 美景多 了、生活服务配套增加了 ;

在河北 , 北 京的辐射催生了新的商贸业态. 疏解 , 正在实现多赢

2016 年5月25 日, 工作人员正在向商户进行疏解政策宣传.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骆国骏 、 方立新 涂铭 、 强晓玲 、 孔祥鑫 、 李嘉瑞

35 年前,

35 岁的河北沧州人于桂亭第一次 到美国纽约, 在纽约郊外的一个大型商场考察时, 他萌生了一个梦: 有朝一日在自己的家乡打造这 样一个商业 巨无霸 .

25 年前,

18 岁的浙江乐清人王立弓在北京 寒冷的冬夜, 一个人用力蹬着满载货物的三轮车, 他暗暗发誓: 一定要打拼出自己的家、 自己的工 厂, 让生活不再艰辛.

15 年前,

12 岁的北京丰台少年王佳放学回 家路过嘈杂而又脏乱的街口,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 里的他心里充满了期待: 这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 地方, 什么时候能静下来、 美起来? …… 人人都有梦. 当人们逐梦前行, 千千万万个体 的梦发生交集, 如同百川入海, 互相激荡, 就会造 就一个伟大浩瀚的时代. 于桂亭、 王立弓、 王佳, 这三个生于不同年代、 长于不同地域的中国人, 他们的梦想汇聚在一个 叫 浙江村 的地方.

20 世纪

80 年代, 浙江村在北京城南一隅应 运而生. 三十年间, 伴随着于桂亭、 王立弓、 王佳他 们的 梦圆之旅 , 浙江村 也经历了涅般的重 生. 扎根异乡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 语、 想尽千方百计、 吃尽千辛万 苦, 这在早期来到北京讨生活 的 浙江村 先驱 身上, 体现得 淋漓尽致 那个雪夜, 是王立弓内心的一个坎, 也是他一 直渴望安定的注脚. 今年

40 出头的王立弓, 至今仍记得二十多年 前那个格外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辆装满呢料大衣 的三轮车, 他要赶在凌晨

4 点送到大红门服装批 发早市. 途经一座立交桥的大坡道, 车实在太沉 了, 根本蹬不上去 . 人本就瘦小, 四处更无帮手. 王立弓只好卸下 货物分批次往返抱上坡道, 车子轻了蹬上去, 再把 货装上. 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 就是在开市前 把货送到. 话毕, 神采奕奕的王立弓沉默了良久. 从16 岁跟随叔叔在大红门附近做服装加工, 到如今旗下拥有三个服装品牌, 资产上亿元, 王立 弓说起北京创业, 除了苦, 更多希望自己 不再漂 泊 . 王立弓的创业经历, 是很多早期在北京 浙江 村 打拼的浙江商人的一个缩影. 浙江村 商户中, 很大一部分来自温州, 以乐 清人居多. 温州靠海, 田地不多也不肥. 如果不冒 险出海, 在家种田是没有出路的. 改革开放前, 一些心思活络的浙江温州人到 外省闯荡. 担着扁担, 到周边省份做小生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