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7-03-07

娘家'

. 日前, 今夕何夕――何占豪师 生作品音乐会 在杭州举行, 著名作曲家、 上海音乐学院教 授何占豪携多位弟子为家乡 观众演绎了师生音乐的美好 传承.这也是浙江省庆祝 《梁 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问世60周年的专场活动. 为什么会写 《梁祝》 ?这 大概是60年来别人问我以及 我自己问自己最多的问题. 提到何占豪的作品, 听众最熟 悉的莫过于他与陈钢合作的 《梁祝》 .在浙江图书馆11日 下午举行的 文澜讲坛 上, 何 占豪感慨地说: 是农民教我 写的 《梁祝》 , 是农民的子女写 的. 何占豪回顾说, 在 《梁祝》 协奏曲问世之前, 他和上海音 乐学院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 帮助下已经开始了西洋乐器 民族化的探索.之前上海音 乐学院的学生下乡, 演奏的西 洋音乐都引不起农民的兴趣. 这不是农民见识少, 水平 低, 而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 统的艺术.当时我们的支部 书记刘品老师就告诉我们, 小 提琴要为人民服务, 必须民族 化.

1958 年, 何占豪与同学 丁芷诺合作将 《二泉映月》 改 编为小提琴独奏曲, 后来又创 作了 小梁祝 ――弦乐四重 奏 《梁祝》 .而之所以能够将 二胡曲和越剧音乐改编为小 提琴乐曲, 自嘲 小提琴水平 全班倒数第三 的何占豪表 示, 这是因为自己之前在浙江 越剧团担任演奏员时得到的 帮助. 当时苏联东欧的乐团都 访问过杭州, 比如苏联的红旗 歌舞团、 波兰的玛佐夫舍乐 团.浙江越剧团乐队的年轻 人和他们演出时都很惭愧, 想 把民族音乐搞上去. 何占豪 回忆说. 在音乐会前的发布会上, 何占豪回忆说, 自己

17 岁才 见到小提琴,

18 岁时才学小 提琴, 第一把小提琴还是向 《采茶舞曲》 的作者、 著名音乐 家周大风借的.但是当时, 年 轻人都相信 白纸上可以画出 最新最美的图画 , 因此干劲 很足. 后来的 《梁祝》 , 源头大 都在越剧里, 比如它的主题来 自越剧尹派的唱腔, '

楼台会'

的旋律就来自 《白蛇传》 . 当时我们用小提琴演奏 越剧, 剧团里也有不少人反 对, 不过著名的琴师贺仁忠支 持我, 用 《二泉映月》 教我.后来, 我们在上海音乐学院搞创 作, 也有不同意见, 但是刘品 老师不停地做我的思想工作, 也做陈钢的思想工作, 丁善德 院长还帮我们把陈钢调来创 作. 《梁祝》 的弓法指法, 是赵 志华等老师编写的…… 何占 豪历数了一位位老师和同学, 感慨万千, 《梁祝》 是中国戏 曲界、 音乐界几代人努力的成 果,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克服我的畏难情 绪, 刘品老师和我谈到深夜, 后来我都睡着了. 年逾八旬 的何占豪已是桃李满天下. 对一切有才华的青年后辈都 不能妒忌, 要发自内心地希望 他们超过自己, 比自己好.这 样才能不断地有好作品.民 族的艺术要提高到世界先进 水平, 才能为全人类所共有. 陶洲 徽州府即徽州,简称 徽 , 位于新安江上游, 古称 新安, 宋徽宗宣和三年 (公元

1121 年) , 改歙州为徽州, 从 此历宋元明清四代, 统一府 六县 (歙县、 黟县、 休宁、 婺源、 绩溪、 祁门) , 徽文化已成 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徽州府城门古徽州是徽 商的发祥地, 明清时期徽商 称雄中国商界

300 多年, 有 无徽不成镇 、 徽商遍天 下 之说.以徽商、 徽剧、 徽菜、 徽雕和新安理学、 新安医 学、 新安画派、 徽派篆刻、 徽 派建筑、 徽派盆景等文化流 派构成的徽学, 更是博大精 深.它与敦煌学、 藏学有同 样影响. 徽州文化是江南省和1667 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 省江南地区的古徽州一府六 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 和, 而不等同安徽文化.徽 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 的区域文化, 其内容广博、 深邃, 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 深 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 谜, 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 建社会民间经济、 社会、 生活 与文化的基本内容, 被誉为 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 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 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 上 世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