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865397499 2016-12-27
手游 吸费 多, 家长维 权难――

11 岁男孩充值

9000 余元玩 游戏, 删掉消费提示信息 家住湖南省湘潭市的李女士是位单亲母亲,儿子小赵今年11 岁.

李女士月工资只有2000 元, 母子俩生活并不宽裕.今年春节期间, 李女士被一条信用卡账单信息吓到了――1.4 万元的支付宝额度只剩下 5.7 元.她打电话到 银行查询, 又追问儿子, 才知道这笔钱全被小赵 用作游戏充值了. 小赵说,他通过同学的介绍,玩上了一款 球球大作战 的游戏.玩这款游戏需要购买装 备, 他知道妈妈的手机银行支付密码, 试着用手 机进行微信充值买装备, 后来竟一发不可收拾, 共花掉

9000 余元.每次手机上接到消费提示, 他就把信息偷偷删掉, 生怕妈妈发现. 在律师的协助之下, 李女士从游戏公司追 回了

2000 多元, 但大部分的损失已无法挽回. 李女士母子的遭遇并非个案.据报道, 海 南海口

12 岁小学生因打赏游戏主播, 花掉环卫 工母亲

4 万元积蓄;

湖北武汉

10 岁男孩玩手游, 使父母 5.8 万元存款 蒸发 ;

湖南宁乡

8 岁儿童 仅2天的手游消费就让父亲一年的劳动收入付 之东流……桩桩件件, 触目惊心.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的韩颖律师长期关注网络游戏 吸费 现象,在她看来,此类事件有一些共同之处:未成年人年龄大多8―12 岁,介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之间;

家长的各类密码被未成年人知晓―― 有的是家长告知,更多的则是孩子偷看、偷记、套用、甚至是猜出来的;

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扣费,金额一般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 韩颖表示,根据现行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按照 《民法通则》 ,

10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 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他们的充值行为本 身就是无效的,钱应该退还.而10 岁以上18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交易额, 家长也有权主张 撤销. 既然有法律明文规定, 为何现实中不少家 长仍然面临维权难题? 举证困难是其中的主要障碍. 韩颖指出,一些游戏公司对此类事件有内部的标准处理程序,一般会要求家长整理完备资料,如账单、扣费情况、消费记录、游戏账户, 甚至会要求拍下未成年人

5 分钟的游戏 操作视频来观察其熟练程度,判定是否由其本人进行充值操作.如证据充分,会退回50% ―70% , 甚至100% 的消费款,数额根据游戏公司和家长协商确定.不过,如果家长在被扣费的时间节点上无法拿出当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证据,游戏公司也可能完全不配合,拒绝退款请求. 根据线上行为表现很难区分是否为未成年人操作,这是维权的难点所在. 韩颖说. 属地管理是家长维权的另一障碍. 韩颖介绍, 无论是游戏还是直播, 用户要维 权, 就必须去游戏公司所在地的文化部门和消 费者协会投诉, 如果无法当面投诉, 只能通过邮 寄或者电话方式进行投诉, 效果有限. 韩颖提示, 防止孩子的 小钱包 被游戏商 家盯上, 关键是家长要尽到监护人责任, 管好电 子支付的账户密码.此外, 发生付费纠纷后, 要 保存好交易记录、 银行流水信息等, 为维权保留 证据.通过短信中链接地址进入的游戏, 一般 通过运营商扣取话费,应联系运营商退还费用.如果是 APP 手游, 并且开发公司没有运营 资质的, 涉及非法经营甚至犯罪问题, 家长可直 接向工商、 公安部门报案. 实名认证有 后门 , 资 金充值没 门槛 ―― 一些游戏公司帮助未成年 人绕过监管规定, 中小学生认为 游戏币不是钱 日前, 某机构对中部某省会城市三所中小 学621 名学生进行的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 10―13 岁的中小学生中, 接触手游的比例高达 96%;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