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2016-11-30

25.29 ,北纬 26°15'

02.34 ).变电站西南侧为小路、耕地、青山村临路民房(与 变电站围墙最近距离约 8.5m);

站址东侧为省道

204、花卉工具间(与变电站围墙最近距 离约 22m),工具间西南侧为清流花卉市场(与变电站围墙最近距离约 32m);

站址东北 侧为荒草地、花卉苗木新技术研发中心(与变电站围墙最近距离约 36m);

站址西北侧为 荒草地、耕地.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项目周边环境情况见附图 2,项目周边环境现状照片见附 图3. 2.2 自然环境 2.2.1 地形地貌地质 清流县位于闽西南华力西-印支拗陷带的一部分, 浦城-武平大断裂带自北东-南西方向 贯穿全境,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自上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侵入岩也较发 育.清流县境内地势起伏,峰峦重迭,溪流密布,河谷窄小,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县域绝 大部分为山区,中山和低山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87%,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仅占县域 面积的 13%. 根据清流嵩溪 110kV 变电站岩土勘察报告,站区地层结构上而下依次为:①素填土、 ②粉质粘土、③卵石、④强风化粉砂岩.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地下水 位较深,其水量和水位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水位较浅,旱季则水量较小,水 位较深,由于站址地势较高,地下水影响较为有限.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地表水及场 地外围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6 度,

3 建、构筑物抗震设计按

6 度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05g,特征周期 为0.35g. 2.2.2 气象 清流县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季低湿阴雨, 夏季多东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西北风,寒冷干燥.全年以静风居多,全年静风频率为 39%,冬季达 46.7%.年平均风速 1.4m/s.年平均相对湿度 79%,变化范围在 77~84%之间.根据清流县气象局资料,历年平均降水天数

165 天,平均有霜期

68 天;

年平均气温 18.1℃,极端最高气温可达 39.4℃(1983 年8月),极端最低温度为-8.9℃(1991 年12 月) . 年平均降水量 1819.4mm, 年最大降水量 2626.3mm (2012 年) , 年最小降水量 1071.9mm (2003 年),月最大降水量 690.3mm(1962 年6月),日最大降水量 354.0mm(1994 年5月2日);

雨量多集中在 3~9 月份,10 月至次年

2 月雨量较少.年均日照时数 1686.5 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 98.856 千卡/cm2 ,属福建省多雨低光照地区. 2.2.3 水文 清流县境内河流多为溪沟发育,属沙溪水系,河流水系由四面向中部地带汇聚,以九 龙溪为干流,主要有嵩溪溪、罗口溪、罗峰溪、长潭河、文昌溪五大支流. 项目东南侧约 150m 为嵩溪溪.嵩溪溪发源于时州和林畲等地,流经嵩溪、嵩口等乡、 镇,自北往南注入九龙溪汇合,全长 34km,流域面积 365km2 ,比降为万分之 29.4,平均 流量 11.3m3 /s. 2.2.4 动植物资源 清流县属闽西博平岭山地常绿楮类阔叶林区,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 81.4%,是南 方重点林业县之一.有维管束植物

113 科,411 属,671 种;

动物资源丰富,陆栖野生动 物有

92 科计

214 种;

水生动物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