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6-11-22
主办: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扫二维码 看科学报 扫二维码 看科学网

2019 年6月6日星期四 今日

8 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84 邮发代号: 1-82

7302 总第 期CHINA SCIENCE DAILY 新浪微博: http://weibo.

com/kexuebao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早上

9 点,记者走进朱高峰的办公室, 老先生已在伏案工作, 一摞摞资料整齐地堆 放着, 竟然占据了大半个办公桌, 提示着他 每天的工作量.在清晨暖阳的映照下, 朱高 峰的脸庞与他的办公室同样一丝不苟.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 在参与 工程院筹建和担任副院长的

8 年里, 朱高峰 为该院的定位、 总体规划、 院士制度建立、 国 际交流、 战略咨询等, 倾注了大量心血, 做了 大量严谨细致的工作. 朱高峰闲不下来, 虽然早已卸任副院长 一职, 但仍以院士的眼界和担当关注中国的 工程教育、 制造业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等问 题. 中国的工程教育亟待发展新技术, 亟 待跨界, 亟待增加相应的社会科学、 人文科 学知识;

工程技术讲求系统性、 可实现性, 工 程技术问题要看全局, 考虑社会、 经济的要 求…… 每个涉及工程技术的话题, 朱高峰 都言辞恳切、 目光灼灼. 从邮电部到工程院 相较于发达国家, 中国成立工程院是比 较晚的.瑞典于上世纪

30 年代率先成立皇 家工程科学院, 美国和英国在二战后也成立 了国家工程科学院和皇家工程院.

1978 年, 瑞典、 美国、 澳大利亚、 英国等 国家工程科学院发起成立了国际工程与技 术科学院理事会 (CAETS) , 旨在加强国际工 程技术的交流合作. 朱高峰回忆, CAETS 每次例会都会邀 请我国派人参加, 但只是 旁听 而已, 不能 参与决策过程.因此,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 张光斗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就向国家提 出成立中国工程科学院的建议, 但一直存在 分歧. 直到

1992 年, 张维、 张光斗、 王大珩、 师 昌绪、 侯祥麟、 罗沛霖等

6 位学部委员联合 署名发出 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 学院的建议 , 上报国家领导人, 终于得到回 应. 当年, 中国工程院筹建工作正式开始. 时 任邮电部副部长的朱高峰也被委派参与筹 建领导小组工作. 朱高峰告诉 《中国科学报》 , 其间频繁召 开座谈会, 讨论中国工程院的名称、 性质和 作用、与中科院的关系、院士制度等问题. 考虑到当时中科院部分学部委员的工程背 景, 领导小组建议首批产生的约

100 位院士 中, 有30 位来自中科院学部委员, 另外约

70 位院士由筹备小组经推荐评议后投票选举 产生. 此建议被采纳.1994 年中国工程院成 立,同年评选产生了

96 位中国工程院首批 院士.朱高峰也在名单之列. 中国工程院成立后, 原本打算继续在邮 电部工作的朱高峰收到调令―― ―调任中国 工程院副院长. 当时国家希望工程院第一 任领导班子至少有一位具有行政管理经验, 院士中搞研究的比较多, 我有一定行政工作 经验, 就被推荐了. 朱高峰说. 实事求是 贡献智慧 三峡,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 自然少不了 中国工程院的参与. 当时, 三峡水电站的电机是国产还是进 口引发了争议.电机研发专家提倡国产, 电 站建设方希望进口, 争执不下, 问题报送到 了国务院. 中国建造了不少水电站, 但与三峡相比 规模都较小.三峡的水头不算高,但水量很 大.没做过就没经验, 要实事求是, 工程已经 开工, 不可能原地等着国内技术成长. 朱高 峰回忆说, 领导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决定, 三 峡水电站的电机设备首批引进,国内企业和 研究人员参与建造学习,逐步消化吸收, 建 设中期实现部分国产, 后期实现国内生产. 其实, 朱高峰长期关注的制造业发展也 曾有过争议. 上世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