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6-10-25

7 个处理和一个 不加菌的纤维素处理, 每个处理设

3 次重复.500 mL 三角瓶装纤维素液体培养基

200 mL,

121 益灭菌

20 min, 将链孢囊菌菌悬液

20 mL 接种到

200 mL 纤维素 液体培养基中,置于 28~30 益、 180~200 r ・ min-1 摇床 上振荡培养, 获得不同培养时间 (

7、

14、

21、

28、

38、

48、

60 d) 的产物, 同时设纤维素为对照组 CK. 1.4 测定方法 1.4.1 链孢囊菌的纯化与扩培 配制高氏一号培养基,

121 益灭菌

20 min,采用 划线法将链孢囊菌纯化, 利用稀释平板法扩培, 并于 28~30 益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1.4.2 培养及取样方法 向液体培养基里加菌液前,要对菌液进行预处 理, 配制预培养菌悬液.将预培养菌悬液

20 mL 接入 到装有

200 mL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按照培养的 天数取样, 高速离心 (16

000 r ・ min-1 )

15 min, 沉淀为菌 体-残余基质混合物, 其中可能含有菌体、 残余基质、 新形成的类腐殖物质和少量的细胞代谢产物, 但大部 分为菌体, 故简称为 菌体 .50 益烘干后过 0.25 mm 筛, 备用. 1.4.3 菌体碱提取组分的提取 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16] . 1.4.4 相关参数的计算 (1) 产率表示离心后得到的菌体占加入基质 (纤 维素) 的百分数;

(2) 菌体碱提取物组分相对碳量 (%) 可以表述为 各组分碳占总碳的百分比,其中总碳指的是元素分 析仪测得的菌体碳的含量. 1.4.5 菌体结构性质的测定 元素组成用元素分析仪 (德国 Elementar Vario EL-CHN) 测定;

热性质用日本岛津 TA-60 差热分析 仪测定;

红外光谱 (IR) 用美国 NICOLET-AV360 型红 田相玲, 等: 链孢囊菌利用纤维素形成菌体及其碱提取组分研究

745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第33 卷第

4 期表1链孢囊菌分解纤维素后形成菌体的各组分相对碳量 (%) Table

1 Relative carbon contents of Streptosporangium sp. mycelia during cellulose decomposition (%) 外光外光谱仪, 采用 KBr 压片法[5] 测定. 1.5 数据处理 经Excel

2003 整理,用DPS9.50 统计软件进行 Duncan 新复极差 5%水平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培养时间链孢囊菌分解纤维素形成菌体的 产率 不同培养时间, 链孢囊菌分解纤维素后形成菌体 (见1.4.2 菌体 ) 的产率如图 1.可以看出, 接种链孢 囊菌后, 培养初期 (7~28 d) , 菌体产率先升高后降低, 说明菌体能够利用纤维素合成自身结构, 之后产率降 低.这可能是因为纤维素的粗纤维致密结构[4] 导致菌 体培养初期无法利用纤维素,造成菌体大量死亡, 菌 体为了适应新的培养环境, 呈现这种变化.在培养后 期(38~60 d) ,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菌体产率显著增 加,说明链孢囊菌分解纤维素后合成了自身结构, 扩 展了种群数量, 形成了新的菌体. 2.2 不同培养时间链孢囊菌分解纤维素形成菌体的 碱提取物组成 于贵芬等[13] 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能促使根系周围 有机物形成腐植酸及养分转化的各个生化过程[14-15] , 基于这一结论,我们采用土壤腐殖质的提取方法[16] , 对链孢囊菌分解纤维素后形成的组分进行研究. 链孢囊菌碱提取物各组分的相对碳量列于表 1. 从表

1 可见, 除残渣碳外, 水溶性组分 碳相对含量 占的比例较大, 进一步证明了水溶性组分受微生物影 响强烈[17-18] . 其他组分碳量的分配主要集中于 碱溶酸 不溶组分 (相当于类胡敏酸) 上, 碱溶酸溶组分 (相 当于类富里酸) 最少, 这与大多数土壤腐殖质组分碳 的分配状况是一致的[19-20, 23] . 各组分碳在培养初期 (7~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