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6-10-20
第6期[ 总第4 2期]

2 0

1 7年1 2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J o u r n a l o fG r a d u a t eE d u c a t i o n N o .

6 D e c . ,

2 0

1 7 文章编号:

2 0

9 5 G

1 6

6 3 (

2 0

1 7 )

0 6 G

0 0

4 1 G

0 6 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刘成科1,

2 , 孔燕1 (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合肥

2 3

0 0

2 6;

2. 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合肥

2 3

0 0

6 1 ) 收稿日期:

2 0

1 7 G

0 7 G

2 0 作者简介: 刘成科(

1 9

7 9 G ) , 男, 安徽肥西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 孔燕(

1 9

6 1 G ) , 女, 安徽淮南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 目: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计划重点项目(编号: g x y q Z D

2 0

1 6

0 3 1) ;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重点项目(编号: S K

2 0

1 6 A

0 3

1 2 ) ;

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

2 0

1 5 z s

1 1 z d ) 摘要:科研自我效能感对培养博士生科研兴趣和提高其科研产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1

5 5名博士生样本 的问卷分析, 结果表明: 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较高, 但在文献追踪及科研伦理等方面仍有待提 高;

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感并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理工类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人文类博士生;

科 研经历对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由此, 提出了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加 强研究方法与知识管理类课程的开发;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与学术交流活动;

完善分类管理与进程控制 的培养模式;

推进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教育与监督. 关键词: 博士生;

科研自我效能感;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6 4

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 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作为我国主要 科研后备力量的博士生, 承担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强 国的重任, 其培养质量对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建设创 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能力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 最新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 0

1 6年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已达7.

7 3万人, 在学博 士生3 4. 2万人,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招生规模的急 剧扩大虽然有助于缓解我国高端人才的需求, 但也 引发了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种种质疑, 尤其对博士 生科研能力的担忧居多[

1 ] . 鉴于科研活动的原创性和复杂性, 从事该活动 的博士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素养, 既要掌握系统 扎实的科研知识和科学有效的科研方法, 又能拥有 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和乐在其中的学术兴趣.所有 这些科研素养的形成都依赖博士生个人信念在科研 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科研自我效能感, 作为个人信 念在科研领域里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2] , 在博士生 科研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已有研究发现, 科研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 博士生的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

3 G 4] , 甚至可以影响其 科研兴趣和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决心和职业抱 负[

5 G 6] .借助科研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研究生教育管 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总体特 征, 可以为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也有 助于改进博士生科研实践模式及科研训练方法, 提 供个体化的科研指导服务, 培养博士生的科研兴趣 以及增强其科研动机, 从而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