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6-10-09

而我呢, 各方面条件比他们要优越 得多, 再说我身无大疾, 远离烟酒, 只 要自己不 作死 , 不出意外的话, 活到 他俩这个年纪,应该是没啥大问题的 吧!若是这么早就买好了空墓供在那 儿, 岂非让人感觉怪怪的哈? 回想过往, 我是买过两次墓的.一 次是为将建湖乡下父母的墓迁来上 海;

再一次是兄长的墓.墓地均在嘉定 区.兄长那年七十岁, 身患胃癌晚期, 动了大手术, 听街坊说 墓能押寿 就 买了墓;

谁想这一 押 就是二十年, 九 十岁离世.其实我心里明白, 他的长寿 主要靠保养, 押寿 只是聊以自慰的 心理作用罢了. 有着传统观念的文化人,对墓文 化似乎有种别样的情怀.多年前我参 加过一个名曰 歌吹是扬州 的诗会, 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是一位老教授 吟诵的唐人张裕的诗: 十里长街市井 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 死, 禅智山光好墓田. 意思是扬州的 风景实在美好,好得叫人愿意在百年 之后安葬在这里.老教授很幽默! 愿 意在这块 (里) 置墓的, 请签上大名! 于是引得众人竞相签名. 主人是位女副 市长, 也很幽默: 谢谢各位抬爱, 我们 扬州是个小地方,容不了这么多大菩 萨.明年我们将在瓜洲渡大运河举行一 次 '

水上葬礼'

, 恭请大家光临指导…… 买墓的事被在外埠的儿子知道 了,他在微信上说: 这件事我会操办 的, 爸爸妈妈放心. 他会操办? 就是由 他出资了? 这倒蛮好. 但是买什么规格 的墓, 我还是要提醒他一下, 因为前几 日, 我曾悄悄向父母的墓园处咨询了, 对方向我传来了十几幅图片,从三万 元的 节地墓 到四五十万元的 豪华 墓 , 中间差价很大;

我并向儿子讲了 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 (林放) 先生的 墓的情况.赵超老是中国当代杰出的 报人、 著名杂文家、 文化名人, 可他 不 为名人累 , 一介布衣, 俭朴低调, 爱与 市井百姓为邻,而他的墓同样安置在 寻常墓群之中;

墓园方曾有意将他的 墓迁至 名人苑 , 但家属遵嘱没有同 意.对于这点, 我辈也应该效仿. 每年的清明节,我总会给父母及 兄长扫墓的, 倘若我也有了墓, 也会顺 便去看一眼吧?这种自己为自己扫墓, 倒是挺滑稽的事情! 赵畅 年前, 我与父母、 妹妹都将新房买 在了一个小区内. 当初, 父母购进 新房后发现, 隔壁早已有人居住. 因为是邻居, 彼此就早早相识. 这是一户从宁波到此地做水 产生意的人家, 男主人姓林, 后来 因为熟了, 我们都管他叫 老林 . 我的父母都是退休教师.有 一天,父亲对我们说: 这对夫妻 很实在, 也很关心我们, 真让我们 对 '

远亲不如近邻'

之语有了切身 领悟. 原来, 父母是从一个个细节、 一件件小 事中感受到了 近邻 的温馨. 比如, 每每见了 面, 他们总是亲热地叫 爷爷、 奶奶 , 并问寒 问暖;

再如, 老林深夜回来, 有时见我父母忘 了关门口的路灯, 就会替他们关上;

又如, 父 母家里白天碰到了困难,父母跟老林一说, 老林总是第一时间赶往援助.有一次, 父亲 跌了一跤, 昏迷在地, 恰巧被老林发现, 他一 边通知我们子女, 一边亲自把父亲送往医院. 对于老林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父母也 自是心存感激. 有时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 如艾饺呀、 粽子呀, 甚至是切了一个西瓜、 哈密瓜,母亲也总是提醒父亲替老林家送 上一份. 因了是好邻居, 于是相互间也是极 为坦诚, 且总是无话不谈. 有一次, 老林与刚大学本科毕业的儿子 为出国留学的事情闹了别扭. 老林的意见是 儿子年龄也不小了, 若能找到工作, 就安心 在国内发展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