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Mckel0ve 2016-07-24

(二)开拓用电市场 (1)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落实电力节能减排等,做到节 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以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电力消费,刺激需求增长,支持新技 术电器的开发.宣传推广新技术家用电器和使用电力能源的生产设备.电力借助新技术电气产品以满足人们新的生产 和消费需求,实施在边界市场与可替代能源的竞争,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积极推进电炊具、蓄热电锅炉 、冰(水)蓄冷空调及其他有利于环保与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以高标准城乡电网 ,提高人民生活的电力消费水平. (3)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是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途径,可 以有效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转移用电负荷,提高电能使用效率,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利用价格政策 (1)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划分用电性质.以业扩工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保证电价分类准确、电量收费正确无 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 (2)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实行分时电价移峰填谷,鼓励督促大工业用户利用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发展生 产.

1 /

2

(四)提高营销管理工作 (1)以利润为中心,推进企业管理进程.在营销工作中量化经济指标,提高供售电量、降低线损率,实现企业经济 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 (2)加强绩效考核,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实施分级管理,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完善 考核体系的同时,要使各专业与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带动公司各层次考核机制的完善.

(五)建立营销服务管理系统 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营销管理经验,建立营销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系统功能,实现营销业 务流程电子化,包括业扩报装及流程管理、需求预测、合同管理、电费管理、电能表资产运行管理、报修投诉、划帐 付费管理、负荷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等,将营销与服务有机结合,研究了解客户在用电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困难,拓 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电力的需求,确立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标准.设立客户服务需求信 息中心,及时反馈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客户的服务需求,向客户提供供用电技术、业务的电话咨询、社会化付费系统 和电费查询系统.设立可供客户随时访问的因特网站和便于客户联系电子信箱.提供为客户定期或预约培训用电管理 技术,如帮助用户掌握必要的控制电价的管理方法.因为用户使用的平均电价太高,就意味着这部分用电是不良的市 场份额,不久即将消减,或造成欠电费,甚至呆死帐.要稳定这部分市场份额进而使之发展,就应对其电价攀升告警 ,指导并帮助其解决.

(六)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营销工作,一是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以保证营 销人员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和应变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要严格坚持以岗定人,定期交流.二是要实行奖优罚劣, 奖勤罚懒,目的在于激励、调动营销部门和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 要按照新的市场机制建设的要求,修订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考核措施和奖惩规定.全面实施精益化管理、标准化 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对营销工作的管理考核.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 #p#副标题#e#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观念也产生了较大转变,这些变化都促进着电 力企业从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需要出发,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入手,转轨变型,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发展计 划,摆脱旧的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手段,以推动电力事业和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鲁晋,电力营销分析决策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 [2]邱贤辉,关于当前电力营销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西电业,2007.4. [3]张平,浅谈中国企业的精细化营销[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5. || Powered by TCPDF (www.tcpdf.org)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