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16-04-13

1 mL,按 6.1.1 项下进行操作和分析. 6.1.3 添加样品 取空白血液

1 mL,添加待测样品中出现的可疑有毒生物碱对照品,按 6.1.1 项下进行操作和分 析. 6.2 测定 6.2.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参考条件 a) 液相色谱柱:Capcell Pak C18 (250mm?2.0mm,MGⅡ 5?m)或相当者;

b) 柱温:室温;

c) 流动相:V(乙腈)∶V(流动相缓冲液)=70∶30;

d) 流速:200?L/min;

e) 进样量:5?L;

f) 离子源: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

g)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

h) 离子源电压(IS):5500V;

i) 碰撞气(CAD)、气帘气 (CUR)、雾化气 (GS1)、辅助气2 (GS2)均为高纯氮气,使用前调节各 气流流量以使质谱灵敏度达到检测要求;

SF/Z JD0107015――2015

3 j) 各成分去簇电压(DP)、碰撞能量(CE)等电压值应优化至最佳灵敏度(见附录A). 6.2.2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以两对母离子/子离子对进行(见附录 A) .如果待测样品出现某一有毒生物碱两对母离子 /子离子对的特征色谱峰,保留时间与添加样品中相应对照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比较,相对误差在?2% 内,且所选择的离子对相对丰度比与添加对照品的离子对相对丰度比之相对误差不超过表

1 规定的范 围,则可认为待测样品中检出此种有毒生物碱成分. 表1相对离子对丰度比的最大允许相对误差(%) 相对离子对丰度比 ≥50 20?50 10?20 ?10 允许的相对误差 ?20 ?25 ?30 ?50 6.2.3 定量分析 6.2.3.1 定量方法 根据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浓度情况, 用空白血液添加相应有毒生物碱对照品, 采用内标法或外 标法,以定量离子对峰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定量方法可采用工作曲线法或单点校正法. 采用工作曲线法时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浓度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配制系列浓度的有毒 生物碱血液质控样品,按 6.1.1 进行样品处理,按 6.2.1 条件进行测定,以有毒生物碱和内标定量离子 对峰面积比(或有毒生物碱定量离子对峰面积)为纵坐标,血液中有毒生物碱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 线,用工作曲线对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浓度进行定量. 采用单点校正法时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浓度应在添加样品中有毒生物碱浓度的?50%内. 6.2.3.2 结果计算 6.2.3.2.1 内标-工作曲线法 在系列浓度的有毒生物碱血液质控样品中, 以有毒生物碱与内标SKF525A定量离子对的峰面积比 (Y) 为纵坐标、有毒生物碱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方程. 根据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与内标 SKF525A 定量离子对峰面积比,按公式(1)计算出待测样品中 有毒生物碱的质量浓度. b a Y C ? ? 1) 式中: C??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Y??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与内标峰面积比;

a??线性方程的截距;

b??线性方程的斜率. 6.2.3.2.2 内标-单点校正法 根据待测样品及添加样品中有毒生物碱与内标SKF525A定量离子对峰面积比,按公式(2)计算出待 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质量浓度. SF/Z JD0107015――2015

4 i i A A c A A C ? ? ? ? ? ? 2) 式中: C??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A??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峰面积;

A′??添加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峰面积;

Ai??待测样品中内标的峰面积;

Ai′??添加样品中内标的峰面积;

c??添加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6.2.3.2.3 外标-工作曲线法 在系列浓度的有毒生物碱血液质控样品中,以有毒生物碱定量离子对的峰面积(Y)为纵坐标、有 毒生物碱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方程. 根据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定量离子对峰面积,按公式(3)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的质量 浓度. b a Y C ? ? 3) 式中: C??待测样品中有毒生物碱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